Category: 上課內容分享

加拉巴哥的海鬣蜥


資料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4_YTJ8p5Z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AJZns9u28

國一生物第一冊-1-1-生命的起源和分布(重點整理)

生命的起源和分布

()   地球環境的演變:

A 地球的形成:

(1)地球是宇宙中目前所知唯一有生物存在的星球。

(2)地球於46億年前】形成時,原始大氣和現今【不同】

(3)歷經頻繁的【閃電】及強烈的太陽【輻射(紫外線)作用,形成簡單的有機物(【胺基酸】【核酸】)隨著雨水進入海洋,終於形成原始細胞(【原核】生物,如細菌、藍綠藻)

(4)根據生命起源的許多證據顯示,最初的生物是由【無生物】演變而來的。

(5)目前所之最原始的生物,可能是構造非常簡單的【原核生物】

(6)地球上目前存在的生物,都是由【親代】進行【生殖】作用(【有性】生殖或【無性】生殖)所產生的。

 

B 地球上的氣體:

(1)原始的地球初形成時,缺少【氧氣】【氮氣】,原始的氣體包含【氫氣】【氦氣】【甲烷】【氨氣】等氣體。

(2)薄弱的地殼導致火山爆發,噴出【水蒸氣】【氮氣】【二氧化碳】

(3)熔岩會釋放出【水蒸氣】【二氧化碳】

(4)高溫的地球逐漸冷卻,水蒸氣凝結成為【水】,於是匯集成為廣大的【海洋】

(5)二氧化碳溶於水與鈣結合成【碳酸鈣】(【石灰岩】);綠色植物出現後,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氣,因此二氧化碳的含量【減少(降低)

 

C  生命的誕生:

(1)由於大氣中的各種成分在【雷電】作用和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在海洋中逐漸產生簡單的有機物質(【胺基酸】【核酸】)

(2)胺基酸及核酸逐漸合成複雜的有機物,於是海洋中有【生命】出現。

(3)構造複雜的蛋白質開始出現生命現象,於是簡單的生物出現,以攝取海洋中現成的有機物為食物,稱為【異營性】生物。

(4)地球逐漸冷卻,雷電作用減少,水中的有機物質日漸減少,生物開始缺乏食物來源,於是【自營性】【綠色】植物出現,進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

(5)【光合】作用的綠色植物出現後,大氣中的【氧氣】漸增,【二氧化碳】漸少,終於形成現今以【氮氣】(78%)【氧氣】(21%)為主的大氣。

(6)原始生命來自於有機物混合入水中,這些生物依賴依賴岩石中的成分維生。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大約距今【三十八億】年前。
人類的祖先出現距今大約200萬年】前。
目前發現最早的生物是【藍綠藻(距今約35億年前)

D  地球的變化:

(1)地球環境常因外力的改變,而產生巨大的變化,
例如:【火山】或大隕石撞擊地球。

(2)【冰河】時期使地球溫度巨大改變,造成許多生物的大滅絕。

E 生命起源的探討:

(1)1953年,科學家米勒尤里經由電極放電,模擬地球最初形成時期,太陽輻射線和閃電,在強大能量作用下,將原始大氣成功地合成一些能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

(2)科學家推論:這些簡單的有機物質溶於高溫的海水中,經由聚積作用,合成較複雜的聚合物。

(3)地球上第一個生命,應該是在『海洋』中形成的。 

 

()   課堂補充:

A 知識:

(1)大致上分為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兩大類。

(2)自然科學分為:

甲、   物質科學:物理、化學(二、三年級的主要內容)

乙、   環境科學:地球科學(三年級的主要內容)

丙、   生命科學:生物(一年級的主要內容)

 

B 常見物質的化學式:

(1)氧氣:O2
生物呼吸需要;約佔空氣體積的1/5
綠色植物行光合作用時產生。

(2)氮氣:N2
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約佔空氣體積的4/5
地球形成過程中,火山噴發的氣體。

(3)水蒸氣()H2O
地球表面約佔70%的海洋。
生物體內進行消化、排泄、綠色植物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質。

(4)氨氣:NH3
易溶於水,有臭味的氣體;
為地球最初形成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之ㄧ。
由於雷電及紫外線的作用,甲烷和氨氣可能是合成蛋白質的主要物質。

(5)甲烷:CH4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
為地球最初形成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之ㄧ。
由於雷電及紫外線的作用,甲烷和氨氣可能是合成蛋白質的主要物質。

(6)碳酸鈣:CaCO3
俗稱灰石,為一般大理石、貝殼、蛋殼的主要成分。
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會產生白色沉澱,即為此物質。

 

資料來源:http://camdemy7.pixnet.net/blog/post/269920220

東大附中國一甲:自然第二冊 5-2生物交互作用~翻轉教室課程教學活動情形

第二冊第五章課程補充~5-1生態系的組成

生態系統 = 生物 + 非生物環境 (互相影響)

這些都是生態系統,但是規模不同。

生態系統,大至整個地球,小至國家、城市、森林、草原、河流、湖泊、班房等

特點︰動態的開放系統、不斷變化

投入令各組元產生轉變,最後釋放物質和能量到系統以外成為產出,使系統得到短期的平衡;然後是另一組投入,另一批產出,周而復始,不斷演變。就是暫時受到干擾,仍會按照原來的規律逐步轉變,直至回到原來的情況。

有陽光才有生命,才有一切自然變化。對於地球生態系統而言,太陽能是唯一的投入,產出則主要為熱能。

生態系統的組元︰生物、非生物

非生物組元,即是四周的物理環境,包括空氣、水體及生命所需的各種養分。

養分方面,主要為各種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較重要的元素為碳、鐵、鉀、鈉、鎂、鈣、硫、磷等,數量雖然不多,卻都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

生物組元方面,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生產者(producers)、消費者(consumers)及分解者(decomposers)。生產者夠能自行運用陽光來製造食物,因此亦稱為自養生物autotrophs),主要為綠色的植物,亦包括一些細菌。消費者不能直接利用陽光來製造食物,因此需要依賴其他生物作為供應,故此亦可稱為異養生物(heterotrophs)。分解者不能利用陽光來製造食物(與消費者相似),但能分解所有生命的屍骸來得到營養,同時使複雜的物質還原為簡單的元素或化合物。

生態系統內的聯繫

為求生存,每一種生命都會不斷吸取能量和養分,然後排出熱能和廢物;因此,生命的維持,端賴能量流動和養份循環。

生態系統內的各組元是互相依賴的,任何一部分受到影響,其他部分必然受到牽連;若其中某種關係被破壞,整個系統將失去平衡,以至毀滅。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城—地理入門

資料來源:http://csm00.csu.edu.tw/0150/48907101m-90/new_page_1.htm

資料來源:http://vschool.scu.edu.tw/happy1/project1/course/cimage/concept/concept15.jpg

東大附中國一自然實驗~蕨類植物的觀察實驗 10202

東大附中國一自然實驗~花的觀察實驗 10202

4-6動物界課程補充資料:國家地理頻道最驚悚的時刻全紀錄~Full Documentary Most Amazing Moments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HQ

國家地理頻道最驚悚的時刻全紀錄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pAZmif5nRc

第二冊第四章4-6動物界~魚類:課程補充~BBC.Great.Barrier.Reef.EP01 大堡礁

資料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8hUPjLttH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UyWa3Zi2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AmzxpqG0

國一自然第二冊第四章4-6動物界課程補充~棘皮動物門

:::
背景圖
標題_棘皮動物
/ 海綿動物 / 刺絲胞動物 / 環節動物 / 軟體動物 / 節肢動物 / 棘皮動物 /
*
*
  海星、海百合、海膽和海參雖然長相差異很大,但都是棘皮動物,皮膚中具有很多針狀小骨。海百合有海中之花的美名,牠們利用羽狀手臂上的纖毛把食物送入口中。肉食性的海星什麼都吃,且具有高強的再生能力。身體較柔軟的海參靠肌肉和管足移動,行動十分緩慢,牠們多半是夜行性動物。海膽則利用硬棘運動,大多以藻類和動物的有機碎屑為食。  1.海星  
  海星是棘皮動物中的重要成員。五條腕的海星,形狀很像五角星,它的口位於口面(腹面),肛門在反口面(背面).口面為淺黃色或橙色,反口面為淺色底子上襯著紫色或深褐色的斑紋。海星腹部著地,五條腕伸開在淺海的沙地或岩石上不慌不忙地用數目眾多的管足(海星的運動器官)爬行。海星捕食的方法十分奇特,且特別喜歡吃貝類。當海星用腕和管足把食物抓牢後,並不是送到嘴裏”吃”,而是把胃從嘴裏翻出來,包住食物進行消化,待食物消化後,再把胃縮回體內。海星吃貝類,還要加一道工續,先用腕和管足把貝類包起來使之窒息而死,把雙殼拉開,然後再翻出胃來吞噬。那些消化不了的貝殼,在海星飽餐之後就被拋棄掉了。

   海星的絕招是它分身有術。若把海星撕成幾塊拋入海中,每一碎塊會很快重新長出失去的部分,從而長成幾個完整的新海星來。例如,沙海星保留l釐米長的腕就能生長出一個完整的新海星,而有的海星本領更大,只要有一截殘臂就可以長出一個完整的新海星。由於海星有如此驚人的再生本領,所以斷臂缺肢對它來說是件無所謂的小事。目前,科學家們正在探索海星再生能力的奧秘,以便從中得到啟示,為人類尋求一種新的醫療方法。

* * *
* 圖4.23藍指海星 *
* 圖4.23海星(王國昌 攝) *
 

   2.海百合

* * *
* 圖4.25巨翅美羽枝屬海百合綱 *
* 圖4.25巨翅美羽枝屬海百合綱
取材自台灣海洋生態資訊學習網
*

   在很深的海底生長著一種類似”植物”看起來挺拔的”莖稈”節節生枝,頂端是一枚含苞欲放的”花朵”。由於它的形狀像百合,所以人們就稱它為”海百合”。科學家們早已剝去了海百合的偽裝,原來它和海葵一樣也是十分凶殘的動物。海百合屬于棘皮動物,它和海參是近親。

   美麗的有柄海百合,固著於較深的海域,伸出的腕好像風車一樣,迎著水流捕捉食物,好像陸生的葵花。無柄海百合又名”海羊齒”,它既可固著又可靠其腕劃動,色彩綺麗,在海中的游泳動作像蝴蝶在糊糊起舞。還有那體大肉厚、紅色的梅花參,身上的棘狀突起像朵朵盛開的梅花,鮮艷奪目。

   3.海膽

* * *
* 圖4.26藍環冠海膽 *
* 圖4.26海膽
(圖摘自 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
*

   海膽屬於棘皮動物門,可分為正型海膽及歪形海膽兩亞綱。正型海膽為一般常見外形近似球形之海膽; 歪型海膽則包括了外形扁平的「海錢」、盾形的「海餅」以及心臟形的「心形海膽」。

  正型海膽棲息於礁岩及珊瑚礁等硬質棲底以及沙、泥等軟質棲底 ;牠們以棘刺及管足來移動,攝食各種底藻、小型動物及死屍等為食。歪型海膽則大多埋藏在沙中生活,以吞食泥、沙底質的方式,攝取其中的有機顆粒為食全世界各海域皆有海膽分佈;本省的正型海膽多出現於岩礁海岸,各離島及東北角、懇丁海域等地皆常見;歪型海膽則多出現於泥、沙地形,如新竹、通霄等地的潮間帶沙灘皆常見。

  藍環冠海膽,肛乳突 反口面有「肛乳突」為排泄器官,其開口為白色環或為全黑,肛乳突週圍有藍色圈,並有五對藍線從此圈連至步帶處,體 殼上有五個清楚的白點。棘刺細長尖銳有黑有白也有黑白相間者,體表為黑色。生態習性晝伏夜出,以藻類為主食。棲息地在台灣及各離島沿岸海域也有其蹤跡。白天躲藏於珊瑚礁下的陰暗岩穴中,晚上則爬出礁石上刮食藻類。

  4.海參

* * *
* 圖4.27海參 *
* 圖4.27海參
(圖摘自 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
*

   海參管足本綱,生物外形呈長筒狀,口在前端,肛門則開口在另一端。身體通常橫臥於海底,有背腹面之差異,故呈兩側對稱之體型。口部周圍的變形為觸手以協助攝食;背方管足退化為疣突,司呼吸及感覺的功能;腹面的管足則大多仍具有吸盤,有爬行及吸附的功能。

  海參的體壁柔軟,骨板退化為細小的骨針埋藏於體壁中,我們一般即食用其體壁的肌肉部份。其觸手可分泌黏液,使其像捕蠅紙般地黏取附近的食物顆粒或底質,然後將觸手伸入口中舔食其附著物。牠們可攝食底藻、有機碎屑或直接吞入底質泥、沙以攝取其中的養份。生殖行為海參一般為雌雄異體,生殖腺位於體前端,生殖孔開口於體前端背面。海參綱有的種類半埋在泥沙底質中棲息,有的吸附在礁岩表面,有的則縮藏在岩縫或洞穴中。棲息地由潮間帶到水深10000公尺的海底。全世界各地海域,皆有分布。

   5.陽遂足

* * *
* 圖4.28陽燧足 *
* 圖4.28蛇尾綱
(圖摘自 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
*

資料來源:國立海大~海洋教育網

http://sea.ntou.edu.tw/02collective/collective03_06.php

國一自然實驗課程~花的觀察實驗


同學們透過複式顯微鏡和解剖顯微鏡,觀察不同植物的外型、花蕊,也觀察子房內胚珠的排列和花粉形狀。

WordPress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