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自然實驗課程~花的觀察實驗


同學們透過複式顯微鏡和解剖顯微鏡,觀察不同植物的外型、花蕊,也觀察子房內胚珠的排列和花粉形狀。

罕見椰子蟹 花蓮美崙溪畔現蹤

罕見椰子蟹 花蓮美崙溪畔現蹤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30日電)花蓮美崙溪畔發現瀕臨絕種的椰子蟹,生態學者指出,台灣東部已經許多年沒有發現牠的蹤跡,研判可能是隨黑潮漂流而來。

一家位於美崙溪畔的庭園餐廳,昨天下午老闆在池塘邊餵魚時,發現旁邊竟然攀爬一隻椰子蟹,由於是保育類動物,趕緊找友人商議,今天送交花蓮縣農業處,由相關人員野放。

花蓮縣農業處保育與林政科技士陳敬儒表示,這隻背殼上呈現藍紫色紋路的椰子蟹,在花蓮的確非常罕見,過去只在蘭嶼、綠島、台東、墾丁一帶發現;但從這隻椰子蟹已抱卵的現象研判,人為飼養的機率不大。

陳敬儒說,椰子蟹棲息地是珊瑚礁岩,或者是潮間帶地區,是現存的最大型的陸生節肢動物,在花蓮類似棲地是在豐濱鄉石梯坪一帶,會儘快將這隻椰子蟹送到適合的棲地野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章波受訪表示,原本棲息在綠島、蘭嶼等地的椰子蟹,可能隨黑潮往上飄到花蓮。

資料來源:http://news.msn.com.tw/news3677867.aspx

台江國家公園發現新物種 「台江擬蝦虎」

台江國家公園發現新物種  「台江擬蝦虎」

台江國家公園發現新物種「台江擬蝦虎」,這是由海大教授陳義雄研究團隊進行台江魚類多樣性調查與監測研究的發現,顯示台江地區歷經百年來人類高度開發利用後仍有新物種生存,實屬難得,台江公園將此新發現發表於「海洋科學與技術」(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國際期刊中,去年底已經刊出發表種名。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台灣海洋大學陳義雄教授,去年在台江地區進行調查,已正式發表世界新種「蝦虎科魚類」,證明台江國家公園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此新種以主要發現地點命名為「台江擬蝦虎」。

「台江擬蝦虎」體長約2-4公分,除台江地區為主要棲息環境外,少部分族群也曾在宜蘭頭城及桃園觀音鄉河口地區有採集紀錄;陳義雄教授表示,此次調查記錄有91種海水及河口魚,而其中有30種是之前未記錄到的魚種,綜合前人研究推估台江地區內水域魚種總數至少在150-200種之多。

資料來源:http://news.msn.com.tw/photo3677867.aspx

動物界~節肢動物:克氏原螯蝦~相關補充資訊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14日電)新北市金山區最近遭外來種克氏原螯蝦入侵,因繁殖數量很快,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說:「實在太可怕了」。

清水濕地位於清水溪、西勢溪、磺溪的出海口,占地約100公頃,是台灣最北的最大濕地,由生態工法基金會認養。

副執行長邱銘源表示,昨天會同農友賴清松在清水濕地整理時,在茭白筍田隨機裝設的蝦籠中,全部捕獲克氏原螯蝦,這些蝦籠陷阱裡,完全沒有放餌料。

初步研判應是寵物飼主棄養後,因建立種群的速度極快,在濕地大量繁殖。洪姓民眾說,以前住新北市淡水區,屋前稻田的田埂都是螯蝦打的洞;賴清松表示,稻田旁的田埂,經常遭螯蝦破壞,讓水田「漏水」。

台灣水族館裡觀賞用途的美國螯蝦,學名叫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台灣早期引進繁殖鰲蝦肉食兼具觀賞,但克氏原鰲蝦因體型比其他淡水蝦類大,頭大身小、肉少殼多,肉質有腥味,經濟價值已經降低。但台灣的便利商店及火鍋店等,製作龍蝦手卷也有使用。

基金會表示,北部受侵害的範圍,分布極廣泛。新竹香山鄉的農地、台北陽明山的花園水池遭大量攻陷,未料,認養的清水濕地,也慘遭毒手。

邱源銘說,克氏原螯蝦對同一水域的魚類、甲殼類、水生植物等造成很大的威脅,打亂原本平衡的食物鏈,改變生態系統的原貌。

基金會訪談農民發現,近幾年的稻田、茭白筍田、芋頭田,已經遭很多克氏原螯蝦剪斷農產,螯蝦又喜歡鑽洞,破壞力很大,危害情形與福壽螺不相上下。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稻田殺手-克氏原螯蝦淪陷濕地-051013388.html

 

動物界~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烏賊、魷魚、章魚、鸚鵡螺


從腦量和身體的比例上來講,在哺乳動物裡,人類是腦量最大的。在無脊椎動物中,又是哪­種動物的腦量最大呢?答案就是烏賊。這種外表怪異的海洋生物在世界上最聰明動物排行榜­上,位居前五位,而它的聰明之處就體現在偽裝上。烏賊可以讓自己的全身幻化出五顏六色­的光芒,從而迷惑獵物,進行捕食。科學家也通過實驗,展示了烏賊令人驚歎的超強學習能­力。(綠色空間 2009年 第146期)【文化絲綢之路】

烏賊為了達到交配的目的,個頭較小的雄性烏賊居然能把自己化裝成雌性烏賊,並趁兩隻雄­性烏賊為爭奪交配權而大打出手的時候,瞞天過海,得漁翁之利。而科學家的進一步試驗則­向我們證明,烏賊的這些聰明行為絕不是簡單的條件反射,而是用腦思考的結果。 (綠色空間 2009年 第147期)【文化絲綢之路】


魷魚,又稱柔魚,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管魷目,眼睛沒有眼膜覆蓋的魷魚亞目(Oegop­sida)的俗稱。牠們在口部周圍具有10隻附肢,其中8隻為腕,另2隻為具有伸縮性­的觸腕。
水母屬於腔腸動物門水母綱,水母是由一個傘狀的膠狀物質組成的身體,下方有許多的觸手­,藉以傘內肌肉收縮,水母可以一起一伏的游動。水母觸手上有很多刺細胞,遇到刺激時就­會放出卷曲的絲狀物纏住食物,有的刺細胞末端有倒鉤或刺,能將毒液注入獵物體內,使其­麻醉,水母可以有性生殖及無性生殖二種方法繁殖,我們一般食用的海蜇是根口水母的一種­。
章魚,又稱石居,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八腕目,在口部周圍僅有8隻腕,缺乏觸腕,故又被­稱作八爪魚。腕上的吸盤沒有柄,也沒有齒環,身體柔軟,沒有內殼,但船蛸科的章魚,其­雌章魚會製造石灰質的外殼,殼僅有單室,沒有分隔成許多氣室。


資料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3KB8WITcZ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ffiYpiBds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odmAkkW5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b06Jbvw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fh53GWsckA

純藍——美麗的海洋世界

資料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wfq2akkaw

動物界~軟體動物門:釜足綱:文蛤、牡蠣、蜆、海扇貝

資料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zWbrfoocm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487io-O5A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o-pqlpfP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wfq2akka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qbF6ix-Wbk

動物界~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蝸牛、蛞蝓


一場雨水滋潤了大地,鬆軟的土地上,有一種生物慢慢地從枯葉中爬出,他門是揹著科的蝸­牛,看它們爬上樹梢,距離雖然很短,但對他們來說可是需要費盡心力與精神,行動雖然緩­慢,但他們祖先早在三億年前九已經來到這片土地。

 

陸生蛞蝓是蝸牛的近親,學名為Incilaria sp.,蛞蝓與蝸牛在鄉間來說是極為常見的動物,但真要找到完整的解說資料,以自己親­身體驗而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直到現在還沒能比對出影片裡所拍究竟是何種蛞蝓。

在生活裡,恐怕一般對於蝸牛、蛞蝓難有好感,因為牠們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所分泌的黏液­會讓牠們經過的地方都會形成一條反光而發亮的足跡。只要是陰暗潮溼的地方,也就是牠們­生活聚集的地方,因此造訪浴室(如果是在地面的話),會到菜園或花園吃到您花費心血照­顧的植物。別看他們動作慢,但一夜之間可能把所栽種適合牠們口味的蔬菜啃噬的精光。牠­們也攀愛落地生根、石蓮這類的園藝植物,不但是啃食葉子,有時候連嫩莖都吃的不剩。

延伸閱讀
台灣蛞蝓( Meghimatium taiwanensis )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
台灣貝類名錄詳細頁面
  http://shell.sinica.edu.tw/chinese/sh…
無殼蝸牛──蛞蝓與半蛞蝓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7378
雙線蛞蝓 Meghimatium bilineatum
  http://gaga.biodiv.tw/9708bx/075.htm
皺足蛞蝓 Vaginulus alte
  http://gaga.biodiv.tw/9708bx/255.htm
防檢疫上所遭遇之蛞蝓簡介
  http://www.baphiq.gov.tw/userfiles/07…
[生態] 雙線蛞蝓 - 石虎的生活點滴 - 無名小站
  http://www.wretch.cc/blog/fmwang99/12…
雙線蛞蝓-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知識單元
  http://digimuse.nmns.edu.tw/DigiMuse/…
皺足蛞蝓-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知識單元
  http://digimuse.nmns.edu.tw/DigiMuse/…
山蛞蝓-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知識單元
  http://digimuse.nmns.edu.tw/DigiMuse/…
拉索蛞蝓科-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知識單元
  http://digimuse.nmns.edu.tw/DigiMuse/…
蛞蝓與蝸牛-蘭花病蟲害介紹與管理
  http://www.chinaorchid.net/main/datah…
其他-蛞蝓
  http://kmweb.coa.gov.tw/techcd/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其他/有害動物/蛞蝓簡介.htm
蔬菜-番茄
  http://kmweb.coa.gov.tw/techcd/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蔬菜/果菜類/番茄/蟲害/番茄-蛞蝓.htm

資料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POrD1sGWG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DzNwj9fIXY
http://youtu.be/0kbG08Bn5Q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gImfq2Ccj0

動物界~軟體動物門

軟體動物門

軟體動物是動物界裏很龐大的一門,

包括蚌、螺、牡蠣、蝸牛、章魚、烏賊等,共有十萬多種。

取自google圖片

軟體動物分布的地區很廣,

陸地、海水、淡水均有,可以分為六大類,

其中較普遍的是腹足類斧足類(瓣腮類)和頭足類

腹足類包括螺、蛞蝓、鮑魚等,他們通常具有一螺旋形的殼。

斧足類包括蚌、牡蠣、海扇貝等,

凡是具有兩片殼的都屬於這一類。

頭足類包括章魚、烏賊等,

他們足的一部分形成環繞口部的觸手或腕。

其他還有雙經類、掘足類、單殼類。

取自google圖片

雙經類是以神經排列的方式命名的,

包括石虌等;掘足類就是一些小小的齒貝類;

單殼類是西元一九五七年新添加的一類,

他們生活在深海裏,有個帽狀的殼。

軟體動物的特色就是身體柔軟,不分節,

整個身體由外套膜包著。

這外套膜可以分泌物質形成硬殼來保護身體。

除了章魚類外,軟體動物大都具有硬殼。

斧足類、腹足類的殼表還有沿殼綠生長的平行線,

叫作成長線,可以看出年齡大小。

腹部有一肌肉構成的「」,是運動器官,

可用來走路,游泳,挖掘。

一般水生的軟體動物,

在外套膜形成的外套腔內有

可以從流入外套腔的水中吸取氧氣。

像蝸牛等陸生的,就利用外套腔壁行呼吸作用。

有的軟體動物是雌雄異體;有的是雌雄同體。

雌雄同體就是一生物體同時具有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

交配時,由兩個不同生物,互相使對方受精。

還有些種類幼小時是雄性,成熟時卻變成雌性,這也是雌雄同體。

軟體動物產卵時各有不同的方式。

像斧足類、石虌等把卵直接產在海水中,

沒有甚麼保護構造,卵的數量通常很多,

能夠順利發育的卻祇有幾個。有些海螺則會把卵埋起來,

或分泌膠質包住。腹足類的卵大都有膠質包裹著或包在囊殼中。

這卵囊殼在日本是兒童常撿來玩的東西,叫作海酸漿。

取自google圖片

軟體動物的經濟價值很高,斧足類大都能產真珠,

以真珠只所產的品質最好。還有許多種淡水產的蚌類,

分泌的真珠質可以製鈕扣。

鮑魚、蛤蜊、牡蠣等都是很受歡迎的海鮮,

更有許多軟體動物提供了魚類大量食物來源。

斧足類裏有一種叫鑿船蟲的,對人類為害甚大。

這種貝類生活在海裏,

常常鑿穿碼頭木樁、木船及其他船上木材,

棲身在木洞裏。他們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幾乎大於軟體動物的其他利益。

還有些淡水產的軟體動物,

是肝蛭、日本住吸蟲的中間寄主,會傳染疾病。

軟體動物門包括雙經綱 取自google圖片

 

 

雙經綱的代表性動物為石虌

石虌多附著於海邊岩石上,

也有出現在13,800英尺的深海中,

以齒舌舐取岩石上之海草或小生物為食。

牠的行動遲緩,遇到敵人則會蜷曲牠的身體,

外表有介殼包住。靜止時身體側邊會不斷起伏,

讓水流進出各鰓以便呼吸。

掘足綱

掘足綱即齒貝之類,與斧足類有親緣關係,

因其煙嘴狀之介殼在發生之初仍為二枚貝之形態也。

身體兩側對稱,圓柱狀,外套包被周圍,

並分泌一管狀介殼。介殼稍形彎曲,

凹入之一側為背,凸出之一側為腹,

兩端開口,廣口部分為前下端,狹口部分為後上端。

牠們大多蟄居於海邊泥沙中,

也有生活於 15,005 英尺之深海者。

前端在下,足部由此伸出,用以鑽穴,

後端則露出水面,外套腔開口於此,

為水流出入之門戶。頭部不發達,

口開於略形膨大之咽頭之先端,其位置在足部背面。

消化管為U字狀,肛門開口於外套腔,在足部略後。

有腎管一對,開口處在肛門略後。

鰓缺如,賴外套膜以營呼吸。

口周圍有若干纖細之觸角,有感覺作用,

並賴以攫食。心臟僅有心室而無心房。

其神經系統發育正常,有腦、臟、足、側等成對之神經結。

雌雄異體,生殖腺一個,生殖細胞由右側腎管排出之。

斧足綱伸一縮來帶動身體, 慢慢的把整個身體鑽入沙中。

取自google圖片

斧足綱(瓣鰓類)斧足類動物都生活在水中,

用鰓呼吸,鰓一瓣一瓣的長在身體兩側。

又稱為雙殼貝頰,是軟體動物的一類。

我們平常所看到的蛤蜊、蚌、牡蠣、淡菜等都屬於這一類。

斧足類動物多數都有像斧頭形狀的肌肉,

稱為「斧足」。因為體液和血液可以自由的在斧足內流動,

所以斧足能伸縮,利用斧足的一

 

我們知道蚌能把自己約兩片殼緊緊的閉起來,

是因為牠的兩片貝殼中間有兩個或一個「閉殼肌」,

閉殼肌可以自由收縮,力量很強。

有些種類就利用兩片貝殼忽然關閉時,

噴出來的水所產生的力量,把自己向後彈開,

這是斧足類在水中移動位置的另外一種方法。

斧足類有生活在淡水裏的,也有生活在海水裏的,

小的祇有零點三公分,大的有一公尺以上。

斧足類包括蚌、牡蠣、海扇貝等,凡是具有兩片殼的都屬於這一類。

 

 

 

腹足綱


腹足綱是軟體動物裏最進化的一類,

也是最大的一類,大約有七萬五千多種;

因為這一類的動物,肉足是長在身體的腹面,

所以就叫做腹足類。但是我們平常都習慣叫牠們「螺類」,

因為這一類動物,除了蛞蝓、海蝸牛身上不帶螺殼,

絕大多數都是有螺殼的。

腹足類的螺殼,形狀、大小和顏色隨著種類的不同而異。

螺殼上的螺紋大多數是順時針方向,

由左向右旋轉的。從牠們圓錐形的螺殼上,

也可以判別出年齡的大小

凡是頂端的地方螺紋越細越緊密的,

年紀就越大。例如平常在草叢、稻田或菜圃裏看到的蝸牛,

年紀多半很輕,牠們的螺殼上面,找不出幾道螺紋來。

陸地上較常見的腹足類,除了蝸牛外,

近有田螺等;海中的腹足類較多,

龍宮貝、夜光貝、鮑魚等都是。

為了適應陸地、海洋各種特殊的環境,

腹足類的肉足已經能夠在任何物體的表面上移動,

肉足都能分泌出黏液來,使牠無論到那裏,

都會留下一道痕跡。腹足類包括螺、蛞蝓、鮑魚等。

頭足綱

頭足類是無脊索動物裏最高等的一綱。

由於這一類動物的腳,一部分變形成為觸手,

而且都長在口的周圍,等於是腳長在頭上了,

因此叫作頭足類。

頭足類動物有八隻、十隻或者更多隻的觸手。

口邊有一對眼睛。頭部下方有個漏斗,

藉漏斗噴水而運動。牠們用鰓呼吸。

這類動物都是生活在海洋裏的動物,

吃小魚、蝦、蟹、蛤和蚌等小動物。

頭足類可以依照鰓的數目分為;

四鰓類和二鰓類。四鰓類有鸚鵡螺等,

觸手非常多,眼睛裏沒有水晶體的構造。

二鰓類如果是十隻觸手的就是烏賊,

八隻觸手的就是章魚。烏賊和章魚的體形可以大到十五公尺;

直腸上方有一個墨囊,遇到敵人攻擊牠的時候,

就射出黑漆漆的墨汁,把身邊的海水染成黑色,

讓對方看不到牠,乖機逃走。

這是完全海產的動物,由近海至遠洋,

到處有其蹤跡。性喜肉食,魚、介、甲殼類等均為其食餌,

被等雖亦可供食用,但就一般言,實為漁業上的大害。

頭足綱包括

十足科

四鰓科

 

八足科

章魚


章魚和烏賊、蚌、牡蠣、螺類等同屬於軟體動物門,

但章魚不像蚌等動物有硬殼保護身體,

牠的全身就是一個圓圓的身體和八隻觸手,

再加頭上那對稍微突出的複眼,樣子頗駭人的,

所以西洋人叫牠是「惡魔魚」或者「海中大盜」。

取自google圖片

章魚身體部分是由一層柔軟堅韌的外套膜圍成一個外套腔。

外套膜上有一個突出體外的漏斗狀水管。

當水流由外套膜的孔洞,經由鰓,

進入外套腔時,章魚就藉此吸收氧氣,

然後再把水由水管射出體外。

藉著由水管射出的這股水流力量,

章魚可以在水裏迅速游動。

平常章魚是靠著八隻觸手在岩石上或海底爬行,

如果遇到敵害,來不及爬近岩縫或砂洞裏躲藏時,

就噴出一道道水流,迅速游走。

章魚的觸手像腳一樣,可用來步行,

像是長在身體的末端,

其實這些觸手圍繞在頭部四周,

是在身體的最前端。由於這種特殊構造,

所以被歸為「頭足綱」動物。同屬於頭足綱動物的還有烏賊等。

章魚的八隻觸手,依種類的不同,

大小也有很大的差別。小章魚連身體在內,

直徑還不到五公分長;有種生活在太平洋裏的大章魚,

光觸手就將近五公尺長。

不過一般章魚的觸手不超過半公尺長。

章魚的每一隻觸手有兩排吸盤,可以牢牢抓住獵物。

所以遇到大章魚時,最好不要靠近牠,

萬一被牠的觸手捲住了,可不容易逃脫。

蟹、貝類、小魚都是章魚的食物。

捕食時,牠用觸手拉住獵物,

然後放進觸手中的口腔裏。章魚除了觸手可當武器外,

還有兩種特殊的逃生本領,一種就是變色的本領。

牠皮膚裏有多種色素細胞,在神經和荷爾蒙的控制下,

可以配合環境呈現暗紅、灰、黃、棕和藍綠等多種顏色,

若起來和周圍環境相似,使敵人不易發現牠的蹤跡。

另一種本領就是像烏賊一樣噴墨汁。

章魚的墨腺在腸子裏,有一管道通往肛門。

在緊急時候,就噴出棕色或黑色汁液,

像迷霧一樣,使敵人視覺模糊,而且嗅覺麻痺,

這時章魚就乘機溜掉。

取自google圖片

雄章魚身體右側第三隻觸手,特化為生殖腕。

交配時,以生殖腕伸入雌章魚外套腔裏產下精子。

有些種章魚生殖腕會斷掉一截,留在雌章魚體內。

雌章魚在靠岸的地方產卵,

卵的外頭有一層膠保護著。成群的卵黏附在水中物體上,

雌章魚在卵旁看守著,不時由水管裏噴出水流,

使卵旁的永保持新鮮,並為牠們清除沈澱物。

幼小的章魚和 長成的章魚一樣有變色的本領,以保護自己。

比較小型的章魚可以養在水族箱裏,

根據一些人們的觀察,章魚的智慧很高,

牠們會綜合環境裏的各種刺激,學會適應這些變異,

而不像其他無脊椎動物那樣,祇會作單純的反應。

章魚的分布很廣,世界各地都有,

兩極地區比較少見。遠東地區,

南太平洋和地中海沿岸一些國家都吃章魚肉。

章魚卵在日本稱為海藤花,以鹽漬保存,

食用時,洗了,加酒或作湯吃。

文章取自http://www.wcjs.tcc.edu.tw/bio/cairoom/8711/TOP/19.htm

動物界~扁形動物門:絛蟲

  

資料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36jgXrOeE

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071026/LA18/LA18_002.jpg

http://www.a-hospital.com/images/4/46/Gkmehgic.gif

WordPress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