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
動物界中種類繁多,呈現多樣性。科學家根據個體結構特徵如消化道、對稱性、分節、體腔等,而將動物分為很多門。常見的幾個門綜述如下:
刺絲胞動物門 常見的刺絲胞動物如水螅、海葵、水母和石珊瑚等(圖10-28)。牠們具有刺絲胞,個體呈輻射對稱,體內只有一個腔,一個開口。刺絲胞動物皆為肉食,利用觸手捕捉動物;有的刺絲砲動物如石珊瑚體內有藻類共生,使石珊瑚呈現五彩繽紛的顏色;藻類行光合作用,製造出的養分,部分為石珊瑚所用,石珊瑚提供了藻類成長需要的棲所及營養。當環境不良,共生的藻類會離開石珊瑚,而使得石珊瑚呈現白色(圖10-29)。


|
軟體動物門
軟體動物如蝸牛、蛤和烏賊等 (圖10-30),牠們的身體兩側對稱,柔軟而不分節。蝸牛和蛤具有堅硬的外殼,身體藏在殼中,藉以獲得保護。由於硬殼會妨礙運動,所以牠們的運動緩慢。蝸牛的外殼呈螺旋狀,蛤則具兩片外殼,而烏賊的殼很小,藏在背面的皮膚下。

環節動物門
環節動物如海蟲、蚯蚓、蛭等 (圖10-31);兩側對稱、身體柔軟、細長且分節,每節外形都很相似,體表具有剛毛,多為蠕動爬行。海蟲分布於海洋、河口,蚯蚓及蛭分布於淡水及陸地。 |
節肢動物門 
節肢動物如蜘蛛、昆蟲、蝦、蟹等 (圖10-32),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的一門,分布於水、陸、空。牠們具有發達的腦,身體分節且各節不同型,並有分節的附肢及堅硬的外骨骼。由於外骨骼會影響其生長,因此在發育過程中必須將舊的外骨骼脫落,這時身體才能長大一些。
昆蟲是陸地上最普遍的節肢動物,具有三對步足以及兩對翅,是唯一能飛翔的無脊椎動物。但有些昆蟲僅有一對翅,如蚊、蠅等,也有的沒有翅,如跳蚤。昆蟲的一生通常由卵孵化為幼蟲,再變為成體,這一過程叫做變態。蚊子、蒼蠅、蜜蜂、蝴蝶的卵所孵出的幼蟲要經過蛹期,蛹期蟲體通常不吃不動,許多構造都要改變才變為成蟲,屬於完全變態。蝗蟲、蟋蟀等由卵孵化而出的幼蟲,與成蟲相似,只是個體小,而且沒有翅,以後漸漸長大而變為成蟲,稱為不完全變態。(圖10-33)

蜘蛛是屋內或庭園中常見的節肢動物,有四對步足。有些蜘蛛會結網,用以捕捉昆蟲。蝦、蟹是水中常見的節肢動物,具有五對步足,第一對步足常膨大成為螯足,用以捕食和禦敵(活動10-3)。 |
棘皮動物門 棘皮動物如海星、海膽、海參等(圖10-34) ,牠們都生活在海水中,身體表面有棘。海膽體呈球狀,有堅硬的外殼,表面有很長的棘。海星的身體呈星形,中央為一盤狀構造,盤的周圍通常有五個腕。

|
脊索動物門
脊索動物以脊椎動物為最主要。常見的脊椎動物有五大類,分別為魚類、兩生類、爬蟲類、鳥類及哺乳類。由化石出現的時間序列,顯示脊椎動物主要由水棲的魚類演變到水陸兩棲的兩生類,再演變到真正爬上了陸地的爬蟲類,再到飛上天的鳥類及會照顧胎兒的哺乳類。
魚類如鯊、鯽等,有鰭,用鰓呼吸,生活在水中。根據骨骼特徵大略分為軟骨魚及硬骨魚二大類。鯊和魟的骨骼全為軟骨,屬軟骨魚類,牠們主要生活於海水中(圖10-35)。

硬骨魚的種類很多,如笛鯛、鰈魚、比目魚等,雖然牠們的大小、形狀等有很大的差異,但身體一般都呈流線型(圖10-36)。彈塗魚及海馬 (圖10-37)等有比較特殊的形狀及行為。
|

|
兩生類如蠑螈、蛙和蟾蜍等(圖l0-38)。蠑螈有尾,蛙和蟾蜍無尾;蛙的後肢善於跳躍。蟾蜍的四肢較短,皮膚有疣狀突起,頭部後方兩側的兩個疣特大;疣內有毒腺,分泌的毒液可用以驅敵保衛自已。 一般兩生類的幼體(如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則生活於陸地,用肺呼吸(圖10-39)。成體雖生活於陸地,但牠們的皮膚薄而溼潤,無法有效防止體內水分的散失,所以兩生類多生活在潮溼的地方。生殖時,必須返回有水的地方產卵或精子。因此,兩生類不能遠離水而生活,換言之,牠們並非真正成功的陸地生活者。

|

爬蟲類如龜、鱷、蜥蜴和蛇等(圖10-40)。所有的爬蟲類體表都有鱗片或骨板,這些覆蓋在體表的構造,可以防止體內水分的散失,因此,爬蟲類能生活於乾燥的陸地環境。此外,爬蟲類皆行體內受精,卵有卵殼保護,內含豐富的養分以供受精卵發育之用,有的甚至將受精卵留在母體內直到孵化為幼兒始產出,凡此皆是爬蟲類適應陸地生活的重要方式。爬蟲類為變溫動物,所以在夏天時便要到陰涼的地方棲身,冬天時要曝於日光中以取暖,很冷的時候就只能行冬眠。因此,爬蟲類常見於溫暖的地方。 |

鳥類如雞、鴨、鷹等,牠們的前肢變形為翼,用以飛翔;身體表面覆有羽毛,有保溫及協助飛翔的功能。鳥類在適應飛翔方面,尚有其他的特徵,例如骨骼中空、堅實而質輕,故能減輕體重。鳥類的肺,延伸出許多氣囊,這些氣囊分布於頸部、胸部和腹部,甚至於骨中。氣囊除協助呼吸外,也能減輕比重,以利飛行。鳥類視力之銳利,為其他動物所不及,猛禽能在空中一邊飛翔,一邊追尋地面的獵物。所有的鳥都具有透明的瞬膜,瞬膜閉起時,眼睛仍能看到東西,故鳥兒飛翔時可藉閉起的瞬膜以保護眼。臺灣常見的野生鳥類有麻雀、綠繡眼、白頭翁等(圖10-41)。 |

哺乳類如人、猴、牛、狗、鼠、鹿等 (圖10-42),體表有毛,具保溫的作用。母體會分泌乳汁以餵哺幼兒。根據生殖的情形,哺乳動物可分為三類。最原始的一類為卵生,卵產出後再孵化出幼兒,然後由母體分泌乳汁餵哺幼兒,這一類目前只有鴨嘴獸和針鼴兩種。第二類為有袋的動物,如無尾熊及袋鼠等,胎兒在母體內尚未發育完全即行產出,然後在母體的育兒袋中吸食乳汁漸漸長大。第三類動物的胎兒在母體內發育完全後始行產出,牠們種類繁多,除獅、虎、牛、羊等以外,也包括演化程度最高的靈長類,猴、猿及人皆屬之。猴、猿及人的拇指可以和其他四指對合,所以能夠握物。人類的下肢可以直立,因此能空出雙手,再配合聰明的大腦,於是便創造了今日的文明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