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
動物界
多細胞真核生物。沒有細胞壁,沒有葉綠體,不能行光合作用。 由原生動物演化而來。按下表動物名稱可超連結到各動物 |
|
資料來源:http://163.30.125.7/~science/na_teach/ch04/10_6.htm
動物界
多細胞真核生物。沒有細胞壁,沒有葉綠體,不能行光合作用。 由原生動物演化而來。按下表動物名稱可超連結到各動物 |
|
資料來源:http://163.30.125.7/~science/na_teach/ch04/10_6.htm
植物界
多細胞真核生物。有細胞壁,有葉綠體,能行光合作用,由綠藻類演化而來。 按下表植物名稱可超連結到各植物 |
資料來源:http://163.30.125.7/~science/na_teach/ch04/10_5.htm |
【植物界的分類】【維管束的有無分類】【單子葉與雙子葉的區別】
植 物 界 |
苔蘚植物門
|
苔蘚植物是最先出現在陸地上的植物,多生長於陰濕的環境裏,常見長於石面、泥土表面、樹幹或枝條上,是最簡單,僅有莖、葉之分而無根和真正維管束的植物。
|
蕨類植物門
|
介於苔蘚植物與種子植物(即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之間的一類多年生草本植物,亦是最古老的維管束植物,其最大的特徵便是沒有種子跟花,而是利用孢子及其他無性生殖的方式繁殖後代。 |
|
裸子植物門 (種子植物) |
種子沒有被果實包起來,直接外露,所以叫做裸子,這類植物的特徵是葉子通常都呈針葉狀,故又被稱為針葉樹,另外因為此類植物長的很慢,終年常綠、樹形優雅,常常被拿來當作園藝景觀植物,常見的龍柏、松樹、鐵樹都是這類的植物。
|
|
被子植物門 (種子植物) |
種子有子房包被的植物,種子包覆於果實內,獲得保護而果實亦可幫助種子的散播,所以被子植物成為現代植物中最高級且最繁茂,分布最廣的一個類群。而依種子內子葉的數目,被子植物可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
|
無維管束植物 沒有真正的根、莖、葉植造 |
維管束植物 有真正的根、莖、葉構造 |
|||||
苔蘚植物
|
低等維管束 植物 |
種子植物
|
||||
苔類
|
蘚類
|
蕨類
|
裸子植物
|
被子植物 (開花植物) |
||
最早出現在陸地上的植物,個體十分矮小多生長在潮濕的環境。 |
以孢子繁殖,主要生長在潮濕的環境
|
產生種子,種子裸露
|
產生種子,種子包藏於果子內
|
|||
單子葉植物 | 雙子葉植物 |
單子葉植物
|
雙子葉植物
|
|
葉脈
|
大部分平行脈,且葉緣多為平滑。
如:稻子。 |
大部分網狀脈,且葉緣常呈裂片或鋸齒狀。
如:桑樹。 |
花
|
萼片、花瓣和雄蕊通常為3或3的倍數。
如:百合花 |
萼片、花瓣和雄蕊通常為4或5,或為4、5的倍數。
如:梅花。 |
種子
|
子葉一枚,(如:玉米)。 | 子葉二枚,(如:花生)。 |
根
|
鬚根系為主 | 以軸根系為主 |
莖內的維管束
|
維管束散生在基本組織中 | 維管束呈環狀排列,外側是韌皮部,內側是木質部 |
葉
|
葉單一 | 葉單一或為複葉 |
營養器官
|
生殖器官
|
根、莖、葉
|
花、果實、種子
|
木 本 植 物 |
大部分較高大的雙子葉植物莖內的維管束組織木質部很發達,使莖不斷加粗,形成木質莖;具有木質莖的植物叫做木本植物 |
喬木
|
高常可達數公尺以上的多年生樹木,有明顯的主幹。 |
灌木
|
無明顯主幹,接近地面處即開始分枝,通常無法高達數公尺以上。 | ||
藤木
|
植物體不能獨 立向上生長,必須攀爬或纏繞他物向上生長。 | ||
草 本 植 物 |
單子葉和部分雙子葉植物,其莖內的無木質部或極少、不發達,莖不會加粗,稱為草質莖,具有草質莖的植物叫做草本植物 |
一年生草本植物
|
指生命週期在一年內即完成的植物。此類植物往往不耐寒,在冬季來臨前就會開花結子,留下種子過冬。 |
二年生草本植物
|
二年生必需經過冬季的低溫,才能促使其生成花芽激素,植株才能分化花芽,形成花蕾,在翌年春開花。因為其生命週期跨越兩個年,所以叫二年生。 | ||
多年生草本植物
|
宿根性植物 | ||
球根植物 | |||
水 生 植 物 |
指生活於淡水或海水中,沉水、 挺水或飄浮於水面生活之植物,包括高等之顯花植物與低等之隱花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蕨 類 、木本植物、浮游藻類、大型海藻等,皆可稱為水生植物。 |
挺水 植物 |
生長在淺水處,植物挺出水面,根則植生於水底泥土中。 如:茭白筍、荷花、香蒲。 |
浮水 植物 |
植物無根或根不固著於水底土壤中,因而能漂浮於水面。 如:槐葉蘋、大萍、布袋蓮。 |
||
沉水 植物 |
生長在水位較深處,植物完全浸在水中,根固定在土裡。
如:台灣狸藻、台灣簣藻。 |
||
浮葉 植物 |
植物的根固定在水中泥土,細長的葉柄可隨水位漲落而維持葉片漂浮在水面的狀態。
如:台灣萍蓬草。 |
※植物學小常識的書籍圖片來源: 1、《自然科學大百科-植物的構造與分類》民85,中視文化出版。 2、《植物趣談】民77,正中書局。 3、南一版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指引第一冊」。 |
資料來源:http://210.240.79.100/plants/plantknowledge/plantknowledgeview.htm
動物界中種類繁多,呈現多樣性。科學家根據個體結構特徵如消化道、對稱性、分節、體腔等,而將動物分為很多門。常見的幾個門綜述如下:
刺絲胞動物門 常見的刺絲胞動物如水螅、海葵、水母和石珊瑚等(圖10-28)。牠們具有刺絲胞,個體呈輻射對稱,體內只有一個腔,一個開口。刺絲胞動物皆為肉食,利用觸手捕捉動物;有的刺絲砲動物如石珊瑚體內有藻類共生,使石珊瑚呈現五彩繽紛的顏色;藻類行光合作用,製造出的養分,部分為石珊瑚所用,石珊瑚提供了藻類成長需要的棲所及營養。當環境不良,共生的藻類會離開石珊瑚,而使得石珊瑚呈現白色(圖10-29)。 |
軟體動物門
軟體動物如蝸牛、蛤和烏賊等 (圖10-30),牠們的身體兩側對稱,柔軟而不分節。蝸牛和蛤具有堅硬的外殼,身體藏在殼中,藉以獲得保護。由於硬殼會妨礙運動,所以牠們的運動緩慢。蝸牛的外殼呈螺旋狀,蛤則具兩片外殼,而烏賊的殼很小,藏在背面的皮膚下。
環節動物門 環節動物如海蟲、蚯蚓、蛭等 (圖10-31);兩側對稱、身體柔軟、細長且分節,每節外形都很相似,體表具有剛毛,多為蠕動爬行。海蟲分布於海洋、河口,蚯蚓及蛭分布於淡水及陸地。 |
棘皮動物門 棘皮動物如海星、海膽、海參等(圖10-34) ,牠們都生活在海水中,身體表面有棘。海膽體呈球狀,有堅硬的外殼,表面有很長的棘。海星的身體呈星形,中央為一盤狀構造,盤的周圍通常有五個腕。 |
植物界的成員是一群多細胞的真核生物,具有細胞壁。大多數都含有葉綠體,可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這一群生物是由綠藻類演化而來的,依演化的先後,可分為蘚苔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蘚苔植物不具維管束,因此沒有真正的根、莖和葉等構造,屬於無維管束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則具有維管束,因此有真正的根、莖和葉等構造,屬於維管束植物。
維管束植物體內的維管束組織貫穿根、莖和葉等器官,使植物體內的水分和養分的輸送加快,並且可支持植物體,使其直立,也因此這類植物長得比蘚苔植物高大。現生的蕨類植物不產生種子,但是會產生孢子而散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則靠種子繁殖,因此合稱為種子植物。
蘚苔植物
蘚苔植物是最先出現在陸地的植物。它們的外表演化出角質層,可以保護植物,以防止水分的過度散失;但由於植株尚未演化出維管束,所以水分和養分的運輸速度很慢,因此個體都很小。在潮溼的地面、牆壁或樹幹上,常常可以發現這一群綠色矮小的植物。
常見的蘚類植物如地錢(圖10-17.1),其綠色的植物體平鋪於地面上,腹部的假根則固著在土壤內,以吸收水分。常見的苔類植物如土馬鬃(圖10-17.2),具有直立的假莖,其上著生假葉,並有假根固著在土壤內。 |
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又常被稱為低等維管束植物,因為它有別於種子植物,不產生種子,而是靠產生孢子散佈繁殖。蕨類植物多生長在陰溼的地方。植物的莖常埋於地下,稱為地下莖;但有些種的莖則直立且高大,如筆筒樹(圖10-18)。蕨類的葉多呈羽狀複葉(圖10-19)。蕨葉的背面常有孢子囊聚集成堆(圖10-20)。孢子囊內的孢子很微小,需要用顯微鏡觀察(圖10-21、活動10-2),成熟後會由孢子囊散出,隨風飄散。
今曰我們燃燒的煤炭,大都是古代高大的蕨類植物深埋於地層中,經過長久的時間而形成的。
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皆產生種子而繁殖。裸子植物的種子裸露,而被子植物的種子則包藏於果實中。乾燥的種子不但可以長期保存,抵抗乾燥,而且在適宜環境下萌芽時,種子內儲藏的養分可以供給其內的胚發育,增加種子植物繁殖和擴張生長範圍的能力,因此種子植物在現今地球陸地上占了大部分的生長面積。
大部分的裸子植物會產生毯果(圖10-22),有雌、雄之分,毯果皆由許多鱗片組成。雄毯果成熟時,鱗片下側產生的花粉粒,由風傳播至雌毯果上。雌毯果的各鱗片內側有裸露的胚珠,胚珠內含有卵。受精後的胚珠即發育為裸露的種子,因此裸子植物是沒有果實的。許多裸子植物的種子有翅,可以隨風散播到遠處。
裸子植物主要分布於溫帶地區,或熱帶、亞熱帶海拔較高的山區。常見的有松、杉、柏等 (圖10-23),它們的樹幹高大挺直,葉子多呈針狀,故又被稱為針葉樹。本省俗稱的神木,大多是紅檜,樹齡已達數千年,它的樹幹挺直,木材紋理細緻美觀,質地堅實,且含有精油可防蟲,為建築、製造家具的最佳木材。松樹樹脂經過地層長久的作用,成為今日美麗的琥珀。此外,尚有些種類的種子,如松子,可供食用。蘇鐵亦屬裸子植物,是常見的庭園植物。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具有花,所以亦被稱為開花植物 (圖10-24)。它們的種子包被於果實內,以獲得保護。被子植物依種子內子葉的數目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大部分單子葉植物的葉具平行脈,花瓣為三或三的倍數(圖10-25),如百合、稻、麥、甘蔗、玉米、竹、蔥和蒜等。大部分雙子葉植物的葉具網狀脈,花瓣為四、五或其倍數 (圖10-26),常見的如杜鵑、榕樹、菊、芹菜和草莓,水生的如荷與睡蓮等(圖10-27)。被子植物的種類很多,如我們日常所見的樹木、花草和蔬菜等,它們可供食用、藥用或觀賞,與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
菌物界生物(簡稱菌類)的細胞具有細胞壁,但卻沒有葉綠體,因此不能行光合作用,必須從外界獲得養分。菌類依營養方式分為腐生菌和寄生菌。腐生菌可分解動、植物屍體和碎屑,使元素很快回歸自然,再被植物利用;其與細菌和原生菌類同為自然界中重要的分解者。寄生菌會使動、植物和人類生病或死亡,人類的香港腳即是由菌類感染所引起。
菌類大多為多細胞,其個體由菌絲構成,菌絲會侵入寄主或附著物內,分泌酵素,使食物分解為小分子後,再行吸收。菌絲頂端可產生孢子,藉由孢子的飄散以繁殖。
除了原核生物外,其餘四個界的生物,其細胞內的遺傳物質都有核膜包圍,即皆含有其正的細胞核,因此又合稱為真核生物。原生生物是由原核生物演化來的,是真核生物中最原始的一群,大部分為單細胞,少數為多細胞。
原生生物界的成員依獲得營養的方式可分為三類:(1)類似植物的藻類,含有葉綠體,可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2)類似菌類的原生菌類,可分泌酵素,以分解外界的食物為小分子而吸收。(3)類似動物的原生動物類,從外界攝取食物,進行體內消化,以獲得養分。另有些原生生物的營養方式兼具有植物和動物的特性,如眼蟲(見上冊圖2-3),在有光的環境下可行光合作用而自製養分,但在黑暗中則攝取環境中的養分,是一種混合式的營養方式。
藻類 藻類的分布非常廣,例如在海洋、湖泊、河川、潮溼的土壤上、牆上、花盆外部,都有它的蹤跡。不同的藻群,除葉綠素外,尚各有其特殊的色素,使藻類的外表看起來有不同的顏色。例如:綠藻類(圖10-6)含有大量的葉綠素,而呈綠色。褐藻類(圖10-7)含有藻褐素而呈褐色,多為大型海藻,如我們日常食用的昆布(海帶)。矽藻類(圖10-8)有多種葉黃素,大部分為單細砲,細胞壁含有矽質,是水中常見的浮游生物。紅藻類(圖10-9)含有藻紅素和藻藍素,但藻紅素居多,故多呈紅色,如紫菜、石花菜等。 藻類有些可食用,有些亦可作為飼料、健康食品和藥用。此外,從某些紅藻中可提煉瓊脂(洋菜),從褐藻中可提煉工業用的材料。在今日重視環保的社會中,藻類已成為水域中良好的生物指標,研究水庫、湖泊和河川中藻類的種類和數量,即可知水質的好壞。 |
原生菌類 原生菌類如黏菌(圖10-10)和水黴菌(圖10-11)等。黏菌通常長在樹皮或枯葉上,而水黴菌則生長於淡水域中,如魚塭、魚缸或水溝,有些會使魚類致病,是重要分解者。 |
原生動物類 原生動物意指 「最初的動物」,牠們具有掠食或寄生的習性,如變形蟲(見上冊圖2-1)瘧原蟲、草履蟲和有孔蟲等(圖10-12)。某些原生動物可能是多細胞動物的原始祖先。 |
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最早、最原始的生物,包括細菌和藍綠藻。它們的細胞除了細胞膜外,沒有其他由膜圍住的特殊構造,細胞內的遺傳物質也沒有核膜包圍。
細菌雖然很微小,但經過特殊染色後,可在複式顯微鏡高倍率下觀察到。細菌由外形可以區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二類(圖10-4)。有些細菌會引起人類生病,有些會分泌毒素,汙染食物,人們誤食時會引起中毒,但也有些細菌對人類有益。
細菌是我們環境中重要的分解者,地球上若沒有細菌,則我們的垃圾將堆積如山,資源將不能循環利用。 藍綠藻(圖10-5)的細胞內除了含有葉綠素外,尚有藻藍素和藻紅素,多呈藍綠色,可行光合作用。 |
生物圈內的生物種類繁多,科學家根據生物的形態、構造、生理、遺傳及生態等特徵,將生物分門別類。這種分門別類的工作,叫做分類,包括物種命名、檢索表製作(活動10-1)等。
生物的命名
自古以來,人們給予各種生物適當的稱呼,例如臺灣二葉松、綠竹、孟加拉虎等,如此在交談或討論時就方便很多。這些名稱叫做俗名。
由於地區或語言的不同,同一種生物可能有不同的俗名,或不同生物有同一俗名,兩者皆造成不便。俗名有時也會使人發生誤解,例如章魚、鱷魚,會使人誤以為牠們屬於魚類(圖10-1)。因此,生物學家為求生物名稱的統一,便制定命名法規來為各階層的生物命名,這些名稱,稱為學名。
在十八世紀時,瑞典人林奈創制了生物的二名法,用拉丁化的文字為物種命名,此即物種的學名。一個物種的學名由一屬名和該物種的某一特有形容詞組成 ; 屬名為名詞,第一字母必須大寫;後一字的形容詞用來形容這種生物,則用小寫。
例如臺灣獼猴的學名是 Macaca cyclopis ;Macaca 為屬名,其意為猴子,cyclopis是圓臉的意思,用來形容這種猴子。又如現代人的學名為Homo sapiens, Homo為屬名,意指人,sapiens是形容有智慧的意思。
種類相近的生物常常屬名相同,但第二個字形容詞就不一樣。例如犬、狼是種類相近的動物,牠們的學名,第一個字相同,都是Canis ,第二個字就不一樣。梅、桃和李的學名,第一個字相同,都是Prunus, 第二個字就不一樣 。
分類階層
現今生物學家所用的分類系統,共有七個階層,最高的階層為界,其下依次為門、綱、目、科、屬、種,種為分類上最低的階層。階層愈高,包含的生物種類愈多,較低的階層包含的種類就較少,但彼此的構造特徵卻愈相似。
今以犬、人、梅、水稻等為例,說明這種分類階層。 |
生物學家以物種演化的親疏遠近關係來分類,例如犬與狼、狐的親緣間要比犬與獅、虎、豹的關係來得親近,所以犬與狼為同一屬,犬、狼與狐同一科,犬、狼、狐與獅、虎、豹為同一目。
生物分類的最低階層是種。同種的雌雄個體可以互相交配,並產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後代。常見的犬雖然有牧羊犬、狼犬、狐狸犬等外形上的重大差異,但牠們彼此仍能交配而產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後代,所以是同一種。其他的家畜、家禽及農作物,也常有這種情形。
一般人對生物分類看法與生物學家在分類認定上往往不一樣。有時兩種生物可能外表相似,實際上彼此的親緣關係卻很疏遠。例如海豚(圖10-2)的外觀很像魚,但經詳實地研究海豚的構造,發現海豚為恆溫動物,用肺呼吸,其心臟的構造及生殖方法等,皆與一般陸生哺乳動物相似,所以是哺乳動物,並非魚類;只是因為海豚係水棲,在外形上長得和魚一樣,而能適應水中生活。
近代的生物分類
十九世紀的生物學家已將當時所知的生物分為植物和動物兩界,後來再將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獨立出來,而增分為植物、原生生物和動物三界。近代由於電子顯微鏡的發明和各領域知識的增進,生物學家又發現許多可供分類參考的特徵,因此重新再做分類,將生物分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和動物界五界。
病毒 病毒比細菌微小,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得到(圖10-3)。它的構造非常簡單,包括外殼的蛋白質和中心的核酸兩部分。病毒必須寄生在生物體內,一旦離開寄主,便毫無生命現象。生物學家認為它是介於生物和無生物之間的物體,因此不屬於上述五界中的任何一界。 |
資料來源:http://content.edu.tw/junior/bio/tc_wc/textbook/ch10/text-ch10-1.htm#第一節
在我們生活的週遭,可以看見各式各樣不同的樹木。每棵樹木有他不同的歷史與生命軌跡,樹木群集形成的森林更是大自然最珍貴的寶藏。過去人類總是以站在地上的角度去看樹,你是否也曾想過,換個角度,去看看樹上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3mBFc43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