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子腸內細菌 可能有助減肥

瘦子腸內細菌 可能有助減肥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根據一份最新研究,老鼠實驗發現,協助消化食物、製造維生素與胺基酸的腸道內細菌,可能還有助於減肥;瘦子與胖子的腸道細菌,能導致老鼠減肥或增重,意味瘦子的腸道內細菌,未來或許能用於治療病態肥胖(obesity)。此一研究結果5日發表於科學期刊。

老鼠實驗可行 但有專家不認同

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一系列實驗證實,瘦子與胖子的腸道內的不同細菌,能讓老鼠減肥或增重,為打擊病態肥胖的新療法鋪路,即可藉由改變人體腸道內的細菌類型與數量來減肥或增重。但未參與該研究的病態肥胖專家、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富萊爾在對此研究結果表示「很驚人」之餘,並不認為很快就能利用移植排泄物幫人減肥,畢竟只做過老鼠實驗。

這支由高登博士率領的研究團隊找來4對雙胞胎女性,每一對女雙胞胎都是有人病態肥胖,另一人維持健康體重。研究人員蒐集所有受試女性的排泄物,這些排泄物上都帶有腸道微生物。接下來,研究人員把這些排泄物的腸道微生物移植到老鼠身上並進行觀察,結果發現,被移植瘦女腸道微生物的老鼠依然苗條,但被移植肥女腸道微生物的老鼠卻變肥。檢驗顯示,一種叫做Bacteroides的腸道微生物,在瘦女的腸道內特別多,能讓老鼠不發胖。

在後續實驗中,接受瘦女腸道微生物的老鼠,與接受肥女腸道微生物的老鼠被關在同一個籠子裡。由於老鼠互吃排泄物的癖好,混居可讓這兩種老鼠的肥瘦女腸道微生物混合在一起。結果肥鼠在同籠混居10天後開始變瘦,但僅發生在被餵食高纖、低飽和脂肪之健康飼料的情況下。一旦飲食改為高脂肪、低纖時,肥鼠就會繼續肥下去。

科學家認為,健康飲食讓「好的」微生物能在老鼠腸道內大量繁殖,甚至改善肥鼠的病態肥胖;但典型的高脂低纖的西式飲食阻撓此一效果,足以解釋為何在美國與西方世界各地沒有所謂的「纖瘦流行病」。高登說,此一發現能引領食物與治療病態肥胖之新療法的發展,即改變腸道內的微生物的組合;未來食物的營養價值與效果會大幅考慮微生物叢,而研發健康又營養食物將是由內而外,而非由外而內。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瘦子腸內細菌-可能有助減肥-221041320.html

謎樣自閉症成因揭密!認清3大迷思

謎樣自閉症成因揭密!認清3大迷思

日前美國癌症遺傳學專家研究發現:自閉症與癌症基因有關;而近日有關於自閉症的致病機轉研究,有更進一步的突破!台大跨國團隊解開自閉症分子機轉機制,研究發現,拓撲異構酶抑制劑可能會在神經細胞中對基因轉錄的影響,此發現證明以化學物或基因突變的方式而破壞拓撲異構酶,將可導致自閉症及其它神經發育疾病,此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Nature期刊中。

 

大約每1萬人有10到15名自閉症患者,男女患者比例約4:1,通常在幼兒2歲半以前就可以被發現。

有一些自閉症兒童在嬰兒時期聽到外界的聲音不會受到驚嚇、不會發出聲響,看起來就像是又聾又啞,但聽力檢查卻又沒有問題;儘管這一些孩子的身高、體重、外觀等各項標準看起來都一切正常。不過,在這些孩子的外表下,藏著一個令人難以一窺究竟的心智世界,許多關於自閉症的問題對於科學家來說都仍是一個謎。

自閉症的致病機轉解謎 未來治療新標的

如今自閉症的致病機轉終於揭開了!台大腦心所助理教授黃憲松2012年曾與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研究團隊,於Nature學術期刊中,提出拓撲異構酶抑制劑可活化腦中休眠的研究成果,之後團隊進一步針對拓撲異構酶抑制劑可能會在神經細胞中對基因轉錄的影響,進行全基因組的RNA定序及分析。

此檢測意外地發現,拓撲異構酶抑制劑可對長基因的轉錄,造成嚴重破壞,且此破壞的機轉是經由損害長基因轉錄之延長有關。黃憲松助理教授指出,在對拓撲異構酶基因破壞的神經細胞中,長基因量的表現也顯著下降,證明拓撲異構酶對長基因的轉錄,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許多高可信度的自閉症候選基因,有著極為顯著的基因長度,且這些基因的表現量,在抑制拓撲異構酶之後,都有顯著的下降。此項研究成果,將可加深人們對於導致自閉症的分子機制,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並希望能提供未來開發治療自閉症之新標的。

【認識自閉症3大迷思】:

Q1.自閉症是智能不足?

患自閉症的兒童約70%合併智能不足,患智能不足的兒童,尤其是重度智能不足者,也有輕微的合併自閉症;但自閉症兒童仍有智能正常甚至資優。

Q2:自閉症是天生的嗎?

大部份自閉兒在剛出生就有不正常的現象,而研究結果顯示3%自閉症和遺傳有關,大部份病人仍找不到原因。

Q3.自閉症只發生在兒童時期?

許多人都以為自閉症只發生在兒童時期,長大後這些症狀就會消失,事實上,自閉症並非只有在兒童時期發生,也不會在過了兒童期後便會自然痊癒;相反的,自閉症是一個發展性的疾患,而且是一種橫跨全人發展,並伴隨有神經生理缺陷的發展性疾病。

自閉症兒治療照護 找到最適合療育方式

家長應該陪同孩子經過專業診斷,確定孩子的自閉症障礙類型,以充分瞭解孩子的狀況與需要,並與專業團隊,包括:職能治療師、心理師、學校特教老師等進行討論,並根據孩子障礙與學習長處,找出適合的療育方式。

除此之外,家長可抽空翻閱相關資訊,與相關的專門機構保持 密切聯繫,也可參與其所舉辦的各種研習或家長會彼此交換最新資訊。

最重要的是,要配合孩子的興趣,企圖找出他所喜歡的人、事、物,將其融入療育中,讓孩子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效果會更加明顯。

 

★《測一測》揪出自閉症儀器辦得到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謎樣自閉症成因揭密-認清3大迷思-080521535.html

餐餐吃吐司邊中風?比白飯更不健康!!

餐餐吃吐司邊中風?比白飯更不健康

1名年近50歲的麵包師傅,近年陸續出現3次小中風,但檢查後發現血壓、血脂皆無問題,最後醫師詢問患者飲食習慣才發現,這位麵包師傅因不想浪費吐司邊,長期以吐司邊當主食,幾乎餐餐都吃,但營養師指出,吐司邊應不是引發小中風的主因,但長期以吐司邊當主食容易吃下過多添加物,例如油、糖,尤其油中的膽固醇會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恐造成身體負擔。

吐司屬精緻食品 比白飯更不健康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表示,引發小中風的原因很多,應從患者整體飲食、生活習慣觀察,餐餐都吃吐司邊不一定會導致小中風,但如果以主食來說,吐司跟白米飯皆屬精緻食品,但吐司在製作過程中可能添加了奶油、糖、鹽,過量食用恐造成肥胖、也會造成心血管負擔,比白飯更不健康。

吳映蓉強調,沒有食物是「絕對不能吃」,「量」跟「頻率」才是重點,像案例中的麵包師傅,長期以吐司邊代替主食,容易攝取過多油、糖、鹽以及精緻澱粉,且如果食用過程中塗抹奶油,其中膽固醇會讓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現代人吃多精緻食品,應多攝取全穀類、根莖類,才能為身體補充纖維質、維生素,在吐司的選擇上,全麥吐司優於白吐司,食用時應以簡單為主,不要再加上過多配料。
吐司配料怎麼選?新鮮水果代替奶油

4片薄片白土司的熱量約等於1碗飯,如果再塗上果醬、奶油,或是各式抹醬,不僅熱量增加,其中含的糖份、油脂也對身體不好,吳映蓉指出,想為吐司增添風味,不一定要用市售抹醬,可用酪梨代替奶油、將南瓜蒸熟、搗成泥塗抹吐司,也能有甜蜜好滋味。

貴婦甜點蜜糖吐司 1個1千卡熱量

至於近來熱門的貴婦甜點「蜜糖吐司」,吳映蓉指出,蜜糖吐司光麵包體本身就有一定熱量,再加上大量的奶油、冰淇淋、糖霜,1個的熱量大約800到1000卡,十分驚人,建議多人分食,才能吃得巧又兼顧健康,平時在家也可用新鮮水果代替果醬,攝取水果的自然糖份,比精緻糖來的健康。

【營養知識小提醒】:

吳映蓉強調,吐司不是不好的食物,只是吃的時候要節制,且要控制量,並注意均衡、比如可用2片全麥吐司搭配蔬菜沙拉、一份水果、荷包蛋、低脂豆漿,就是一份營養的早餐,如果像案例中的麵包師傅天天吃,且代替主食,便是不好的飲食習慣,容易營養不均,吃下過多添加物,如果想吃蜜糖吐司一類的點心,建議多人分食,且不要以點心代替一餐。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餐餐吃吐司邊中風-比白飯更不健康-075524819.html

陸古猿化石 距今約620萬年

(中央社台北6日電)中國大陸發現一個古猿頭骨化石,距今約620萬年至610萬年,為早期人類起源研究提供新證據。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向新華社表示,2009年11月,科研人員在雲南昭通市水塘壩一個磚廠進行搶救性採掘時,發現一具古猿頭骨,頭骨面部基本完整、保存狀況極佳,僅有微小變形。經中國科學院測定,這個古猿的年代距今620萬年至610萬年。

吉學平5日表示,「這是雲南古猿時代最年輕的代表,也是歐亞大陸其他地區古猿絕滅後殘存的代表。」

他說,晚中新世時期,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中新世古猿由於氣候惡化而滅絕,但在雲南卻繼續生存演化,顯示當時中國西南地區可能是古猿演化的「避難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陸慶五表示,非洲發現過一些可能的人類起源時期化石,但在亞洲非常稀少。這次在亞洲發現600多萬年前的化石,意義重大。

而且這個古猿的額骨比較鼓、腦量大,更接近最早的人類。1020906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陸古猿化石-距今約620萬年-105811996.html

海底超大火山 名列太陽系前茅

海底超大火山 名列太陽系前茅~

(法新社巴黎5日電) 美國地質學家今天宣布,他們發現1座大得驚人的火山,不但是全球最大,也是太陽系最大火山之一。

他們說,這個稱為大塔穆(Tamu Massif)的火山位於日本以東約1600公里處的太平洋海底高原「沙莰基隆起」(Shatsky Rise)。Tamu是主導本研究的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校名第1個字的縮寫,Massif則是法文「巨大」的意思。

這座火山有個巨大且超圓的圓頂,形狀像個盾牌,是火山1.44億年前噴發時,岩漿硬化而成。

火山面積約31萬平方公里,相當於英國與愛爾蘭國土總和,在海床上隆起3.5公里高。

海洋測量人員過去一直猜測大塔穆是個大型多火山系統。地球擁有12個左右的大型多火山系統。

德州農工大學研究人員薩格爾(William Sager)率領的團隊希望做個研究方向總覽時,才發現這座火山其實就是超級大的單一火山。(譯者:中央社何世煌)

 
新聞相關圖片

 

 

(圖/翻攝自Australia Network News

 

優氧化嚴重 雲林大排飄惡臭

 〔記者林源銘東勢報導〕台西鄉新虎尾溪、有才寮大排等河川,由於營養鹽測值偏高而飽受溪水優氧化侵蝕,昨天出現溪水一片慘綠,更散發濃烈惡臭,戕害環境品質,沿線住戶及農養業者要求環保、河川管理單位進行整治,維護居家及田園等環保品質。

 連日來在烈日的曝曬下,雲林沿海地區施厝大排、火燒牛稠大排、新舊虎尾溪、有才寮大排及馬公厝等大排,都散發出惡劣的臭味,其中有才寮大排在新興制水閘的東西側,昨天更呈現一片慘綠,令沿線農漁養殖業憂心忡忡。

 在大排旁耕作的許姓與吳姓農民等人指出,昨天上午有才寮大排就傳出濃烈的惡臭,他們前往新興制水閘一看,河水呈現慘綠色,漂浮著垃圾綠藻等雜物,令人噁心。

 陳姓等多位居民表示,根據溪內裸露的河床底土,也長出一層厚厚綠藻等苔蘚類,顯示沿海河川優氧化嚴重,河底積存深厚汙泥,在平日小流水時藏在河底,在大潮水時經浪潮翻弄,再匯集上游污染,在大熱天的烤曬下,使臭味加遽,也成為各項傳染病的污染源,不僅影響當地農漁養殖的水質,惡臭味更令沿線住戶無法忍受,希望相關單位正視此一問題。

 沿海公所也說,這些散發惡臭的河川,都是雲林沿海主要河川,隨著天氣值秋老虎,未來惡臭的情況,會持續加遽,希望有關單位能儘速清除積存污泥,加強取締各種污染源,讓河川恢復原有的潔淨,進而確保環保生態。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優氧化嚴重-雲林大排飄惡臭-170234720.html

WordPress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