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眼樹蛙

樹蛙秀特技

紅眼樹蛙有一身鮮豔的外衣,身手也一樣搶眼,在樹枝、蘆葦間穿梭來去,留下燦爛又矯健的身影。(圖/達志影像)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

綠水龍侵山區!新店要獵龍

綠水龍侵山區!新店要獵龍

 

新店某處山區野溪有外來種「綠水龍」繁衍成族群;新北市府將展開「獵龍計畫」。
圖/向高世提供
「綠水龍」還被發現產卵繁殖後代。
圖/向高世提供

新北市新店一處山區野溪,近幾年出現外來入侵種寵物蜥蜴「綠水龍」繁衍成族群,農委會、新北市府會勘,確認是台灣首宗綠水龍在野外「定居」繁衍的案例。最近中央核撥五十萬元移除經費給市府,預計八月展開「獵龍計畫」。

官員估計,該處野溪恐有四、五百隻「綠水龍」。學者則透露,新店另處山區及三峽白雞也現「龍蹤」,呼籲官方盡速投入經費、人力移除,避免族群擴散,破壞生態。

一位爬蟲類愛好者,前年在新店山區某臨近野溪的馬路上,發現一隻長約九十公分的綠水龍「逛大街」,居民說,附近野溪兩年來常見該類綠色的大蜥蜴。

著有《台灣兩棲爬行類圖鑑》的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講師向高世、師大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林思民,率研究生與民間同好組成「獵龍集團」,前年十月間七度前往搜尋,在不到五百公尺的野溪先後捕獲約兩百隻,曾一晚抓四十幾隻。

林思民說,綠水龍雖稱「中國水龍」,但主要分布東南亞,外型頗似綠鬣蜥,體型略小,但較暴躁、攻擊性較強、體味較臭。當年寵物商先引進綠水龍,後來綠鬣蜥可進口,綠水龍買氣下滑,如今寵物店已難看見。該群綠水龍應是寵物業者整批棄養,才占地繁衍。

向高世說,綠水龍幼體和黃口攀蜥差不多,以昆蟲為主食,但隨著體型漸長,包括台灣本土斯文豪氏攀蜥、黃口攀蜥、白腹游蛇或蛙鼠類都吃得下,競爭排擠本土攀蜥,也有菜農抱怨菜園被綠水龍亂挖。

綠水龍成體體長可達七十至一百六十公分,壽命可超過十年。白天一見人靠近,就躲進石縫,很難手抓,須用釣的;晚上攀住樹枝睡覺較好抓,但仍要提防被咬,因為其咬合力很強,蝸牛殼都能咬破。

 

新店某處山區野溪有外來種「綠水龍」繁衍成族群;新北市府將展開「獵龍計畫」。
圖/向高世提供

 

「綠水龍」繁衍成族群,不但會爬樹、鑽洞,還會潛水游泳。
圖/向高世提供

曾佳俊╱新北報導】新北市發現外來種「綠水龍」,由於牠的體型大,個性兇猛且食量驚人,對台灣原生昆蟲或體型較小的蜥蜴構成威脅,恐影響生態平衡,甚至擴散至
資料來源:

全文網址: 綠水龍侵山區!新店要獵龍 | 動物星球 | 生活消費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LIFE/LIF8/8028733.shtml#ixzz2ffNwSFda
Power By udn.com

你不會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不會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部影片是在海洋中的一個島嶼,離任何其他沿海線2000公里
沒有人類在此,只有鳥類和…..你不會相信自己的眼睛!
令人難以置信的後果 請不要垃圾丟進海裡
希望大家分享讓多一點人知道海洋垃圾的問題


影片來自
攝影師 Chris Jordan 中途島(Midway Atoll)

【鼬獾疫情啟示錄】我所知道的鼬獾

【鼬獾疫情啟示錄】我所知道的鼬獾

文/圖:陳一銘(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野生動物研究室)

 

這隻鼬獾是多年前在野外撿到的,被狗咬死的年輕成體,當時在製作標本之前,我為牠畫下素描,並且作了一些測量。鼬獾的的主食是生活於地下的小動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蚯蚓,其次是甲蟲的幼蟲(雞母蟲)。我也檢查了這隻鼬獾的胃,裡面就塞滿了來不及消化的蚯蚓!一般鼬獾的大便色澤深黑、稀糊狀,主要就是攝食蚯蚓的關係。

鼬獾同時也是機會主義者,會撿食任何到手的食物,只不過狩獵並非牠的強項。一般對鼬獾習性的介紹都說牠也會吃水果,但是我以前收容過幾隻受傷的鼬獾,牠們對水果卻沒什麼興趣呢?話說自然界中沒有什麼理所當然就上手的事,即便是吃無所不在的蚯蚓也一樣。

事實上,為了這般的營生,鼬獾的形態已經產生某種程度的「特化」了,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特別發達的前爪,那無疑就是一件有效的挖土工具;而鼬獾的吻端尖,也方便從小洞裡拉出蚯蚓來。另外,牠的四肢粗短,身形肥胖,方便貼近地面行動。所以在野外觀察鼬獾行為,都是以前腳挖掘、鼻尖插入土中的方式尋食。

「臭羶貍仔」 晚出早歸趴趴走

食肉目動物給人一種靈活刁鑽的印象,但是鼬獾卻像隻小豬一樣,不過比松鼠稍大,體重卻可達兩斤以上。可以說,適應挖掘的演化,讓鼬獾失去了靈巧的身段,牠跑得不快、跳躍能力差,也不善攀爬。從我手上這個鼬獾的頭骨看起來,就連牠的犬齒也都不像一般食肉目動物那樣的尖利。

 

民間多稱鼬獾為「臭羶貍仔」,那是因為牠的體味甚濃,不過我個人倒不覺得特別臭。有些文章說牠會以噴臭氣禦敵,不知是不是從美洲的臭鼬訛傳而來,因為我標放過許多鼬獾,好像沒碰過這種現象。倒是曾誤捕過黃鼠狼,牠在激怒中發出一種很強、很怪、有點辛辣的臭氣,讓我至今難忘。至於鼬獾的體味,我覺得可能還是以領域標記、辨識等功能為主。鼬獾雖臭,但是牠冬天的體態肥滿、毛皮豐厚,質感相當漂亮;相對地夏天時鼬獾比較瘦,毛皮也顯得有點稀疏凌亂了。

鼬獾是相當純粹的夜行性動物,我們的經驗是,天一黑就會開始活動,然後整夜都維持很高的活動率,只作一些短暫的休息,直到天亮前才會回洞穴睡覺。鼬獾的洞穴可能因地制宜,我看過的洞穴多在有一些小岩石堆積的地方,雖不知其內部構造,不過從洞口的積土量不大來看,鼬獾似乎是利用岩石的天然縫隙建構曲折的地道,而不全靠挖掘而來。

鼬獾通常喜歡在有遮蔽的環境中活動,但因為淺山區的開發,為了獲取更多食物,牠們常常會接近人類的活動區域,像是有堆肥的菜園、積落葉的山邊溝、草坪等,因為這些地點的有機質豐富,土棲動物最為繁盛。鼬獾也喜歡利用水溝通行,結果往往會出現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點,像是不小心困在民宅之中,或是因車禍、犬咬,而成為路殺(road kill)。總之,鼬獾會出現在那些地點,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過去鄉間慣常以獸夾獵捕野生動物,鼬獾便是主要的受害者。 鼬獾主動接近時 應冷靜迴避 

對於經常有機會接觸野生動物的人,鼬獾算是有點小笨拙,我想就算碰到發病個體也不會是太可怕的威脅。或許這對一般民眾而言並非那麼簡單,但是野生動物狂犬病發作時也未必就會變成活屍一樣追殺路人,依疾病進程與模式不同,也常常會表現出行為遲鈍、或麻痺。那麼,台灣的鼬獾發病的症狀、行為表現有沒有實際經過獸醫學的專業診斷和描述呢?似乎還沒有,因為我們聽到的往往都是簡約以「狂獾攻擊事件」報導而已。

大陸有過一些人類直接被鼬獾咬傷而感染狂犬病的案例,是在宰殺鼬獾時發生的,所以除非鼬獾侵入住家,不要主動接觸野生動物就是最好的防護。實在擔心被鼬獾攻擊,我的建議是進入山區最好穿著高筒鞋,如果真的有鼬獾主動接近(即此也不見得就是攻擊),請冷靜迴避,若是避不掉,可在適當的時機從側面用力踢開便是,千萬不要用手去抓,或因恐懼而想打死牠,徒增被咬的機會。相對於野生動物,狗、貓感染狂犬病就要危險得多,主要就是寵物親人,不明究裡的人很容易被咬。而且家犬會主動接近染病的鼬獾,這在防疫觀念上一定要注意。 最常見的道路致死野生哺乳類

鼬獾成功演化為取食蚯蚓的專家,佔得生存優勢,成為台灣最普遍的野生食肉目動物。我們在福山植物園的調查結果,雄獸的活動範圍平均約12.6公頃、雌獸約4.3公頃,屏科大在苗栗的研究結果為雄獸10.7公頃、雌獸為3.7公頃,結果十分相近。鼬獾的活動範圍常常是三、四隻以上互有重疊,透過無線電追蹤我們知道一隻鼬獾有很多個日棲巢穴,而且經常更換,不同的個體會在不同時間利用相同巢穴,偶爾,也有同穴棲息的情形。

我感覺鼬獾這種動物似乎具有某種鬆散的社群結構,但並不像歐洲獾那樣同群居住在一個複雜的大巢穴系統中,總之鼬獾的混居方式比起領域性較強的獨居動物,族群密度表現自然可以大大增加。有學者說台灣有50~100萬隻鼬獾,應該就是以森林覆蓋面積和鼬獾活動範圍來估計的。雖然中高海拔地區的鼬獾並不像低海拔那麼多,是故我個人覺得這或許有點高估,但應該不致太離譜。

 

從鼬獾狂犬病案例確認至今將近2個月,全台發現死亡送驗的鼬獾就有4百餘隻,其中約3成為狂犬病陽性反應,這數量的確不低,不免讓人覺得狂犬病是否將對鼬獾族群造成災難?其實,鼬獾一直就是野生哺乳類中最常見的路死動物,假設鼬獾在野外的平均壽命是10年,那麼每年就會有10%的汰換死亡率,而且新加入族群的亞成體,可能也要經過一番擇汰。

這當然只是個概念,但也可以想見全台每年自然死亡的鼬獾絕對是以數萬計。想想台灣山區道路之密集,我會覺得目前的鼬獾死亡數量還看不出有急速攀升的跡象。過去十數年間,針對各地區野生動物所做的監測、調查計畫中不乏鼬獾的相對族群狀況資料,如果重新檢視,可能會發現一些有意義的資訊,沒必要去想像野外一定是狂貛互噬,哀鴻遍野的場面。

因此在「疫情增溫」、「淪陷」、「浩劫」等新聞氛圍中,野生動物學家看到的也許是一個目前還相對穩定的疫病,而且我不覺得有誰可以預測未來狂犬病在鼬獾族群或食肉目群聚中的發展,因為我們對這些野生動物的瞭解太少。

在第一個案例被發現前鼬獾狂犬病就已經遍及中央山脈兩側,其中的可能性很多,要說與我們已經默默共存很長一段時間了,也不無可能,重要的是未來恐怕也將與我們長久相伴。我們應該要看清事實,以台灣山區地形之崎嶇,除非是自然發生的約制現象,否則以人為介入清除野生動植物的流行病幾乎就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見得是有必要的事。

狂犬病在野生動物族群中有可能維持稀疏分佈,或是像現在一樣區域流行,當然也有可能演變成瘟疫而對公眾健康的威脅大增,屆時不管是施放口服疫苗還是人道移除(局部降低密度),在公眾福祉的角度我不覺得有什麼違誤,但是希望有關單位最好在這之前已經有周全的野生動物監測模式以及至少初步的結果,這樣在任何管理策略的施行之時機、效用、變動或成本校益的評估才會有所比較、依據。野生動物與居家環境病媒在本質上是不相同的,我們千萬不要自以為瞭解生態系的複雜運作而亂開藥單才好。

※本文部分內容轉載自作者臉書

【鼬獾疫情啟示錄】系列

- 輕忽野生動物流行病監測 人類付出健康代價

- 推動保育醫學 有助控制生態環境中疾病傳播

【延伸閱讀】

- 疫牆

- 澳國家公園設隱藏相機 監控野生動物健康

- 狂犬病防疫專家聯席會結論出爐:加強野生動物監測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   合作刊登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鼬獾疫情啟示錄-我所知道的鼬獾-210000506.html

http://www.kfbg.org.hk/kfb/photogallery.xml?fid=169&sid=241

樹醫生劉東啟 讓1400歲樟樹回春

劉東啟 讓1400歲樟樹回春

中國時報【湯雅雯╱台北報導】

「能夠醫樹的只有樹自己!」擁有日本「樹醫生」執照的中興大學園藝系副教授劉東啟,獨創不用藥的「水刀療法」,光靠水和空氣打入土壤,7年來至少救回上百棵老樹,連僅剩3年壽命的千年大樟公都起死回生。他說,「救樹先救根,治病先治土」,把樹的根本顧好,人人都可以是樹醫生。

劉東啟專長景觀設計,因為家中從事苗圃業,從小耳濡目染下,對樹有一份特殊情感。園藝系畢業後,赴日取得千葉大學環境多樣性博士學位,2006年考取日本「樹醫生」執照,是繼啄木鳥醫師楊甘陵之後,拿到日本樹醫生執照的第二人。

今年7月,劉東啟飛到澎湖,醫治一株生病的百年刺桐,短短21天,就讓它從「光禿禿」到長出新芽,如今綠意盎然。治療祕訣是一把水刀,將水和空氣打入土壤,從老樹根基打底,讓水分能上到樹梢,老樹長出嫩葉,自行光合作用,形成葡萄醣修復。

劉東啟和扶輪社救樹志工團每月義診救一棵老樹,昨來到三芝社區治療一株快枯死的山櫻花,現場示範水刀療法,在場學童及民眾大開眼界。

劉東啟發現國內主流醫樹的方法,不是打針、噴藥,就是像貼狗皮藥膏似的,挖除潰爛傷口,注入發泡樹脂、保麗龍阻隔,但他認為這樣的「外科手術」,「根本是蒙古大夫的做法!」因為噴藥對老樹的傷害,遠大於害蟲,不當切除樹枝,對樹造成的傷口更大。

醫治這麼多棵老樹,讓劉東啟印象最深刻,就是台中月眉福德祠高齡1400歲的神木「大樟公」,3年前老樹樹幹上長出青苔,原因出在人造水泥磚及花台不斷把土填高,讓老樹「無法呼吸」,加上水圳封死,根吸不到水,才會日漸枯萎,「若不及時醫治,大樟公恐撐不過3年。」

劉東啟擲筊問大樟公是否同意接受水刀治療,獲得聖杯,於是他以強力水柱打穿地表土壤,但不傷害樹根,同時灌入空氣至表土層,讓樹根順利呼吸和喝水,「幾個月後,老樹上的青苔少了,樹皮又像以前一樣發光發亮」,當地里民都相當感謝他讓老樹恢復生機。

資料來源:

1.http://tw.news.yahoo.com/劉東啟-讓1400歲樟樹回春-213000653.html

2.http://blog.xuite.net/tayjih/gogo/52369765-%E3%80%90%E5%8F%B0%E4%B8%AD%E3%80%91%E6%9C%88%E7%9C%89%E5%8D%83%E5%B9%B4%E5%A4%A7%E6%A8%9F%E5%85%AC(野渡無人,不是部落格)

「多趾貓」每隻腳都有7根指頭

每隻腳都有7根指頭 「多趾貓」超愛肩頸按摩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這年頭養貓的人不稱為「主人」,而是「貓奴」。例如近來網路上一段影片,一名貓主人正在幫她的「主子」做肩頸按摩,只見這隻名叫「多諾萬」(Donovan) 的貓咪坐在她大腿上,非常享受。

 

而特別的是,Donovan是隻「多趾貓」,每隻腳都有7根腳趾頭,總共有28根,比一般貓咪多了10根。當主人幫牠按摩的時候,牠每根腳趾頭都跟著伸展開來,非常可愛!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每隻腳都有7根指頭-多趾貓-超愛肩頸按摩-010500345.html

恩師苦心相勸…放牛班孩子變SUPER教師

恩師苦心相勸…放牛班孩子變SUPER教師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他國中讀放牛班、成天打架鬧事;高中才讀不到一年就被學校退學,這樣的學生令人沮喪,可是,高中教官、籃球教練沒有放棄他,苦心規勸,終於感動了戴金鼎,最後,不太會念書但很愛打球的他,靠著籃球專長保送進大學。后綜高中教師戴金鼎去年帶領后綜高中籃球隊打進8強,15日獲頒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暨各縣市教師工會主辦的102年度第11屆SUPER教師獎。

感同身受 理解孩子的想法

102年度高中職組得主戴金鼎的人生故事宛如漫畫《灌籃高手》主角之一三井壽的翻版。從小不時惹事生非的他,雖然聽媽媽的話,沒混幫派,高一在北部唸書時,仍因故遭學校退學。回到台中後,他持續打籃球校隊,高三時,他意外嚴重腳傷,整個人灰心喪志,再也不想打球,打算去當混混。幸好,當時的高中教官每天花1個小時替他做復健,趁機規勸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身心輔導雙管齊下,終於幫助他走出陰霾。

▲台中市后綜高中老師戴金鼎表示,自己中學曾是品行不良的學生,因為貴人幫助,啟發他的人生志向,因此他把教育當作報恩,希望幫助更多孩子找到人生目標。(圖文/楊子磊)

戴金鼎非常感謝高中教官和籃球隊教練兩位貴人,在最需要的時候拉他一把,否則他極可能就此走上歧途。因為自己讀過放牛班,了解後段班孩子的想法,他說:「這些孩子沒有目標、不知道未來要幹嘛,就跟當初的我一樣。」

大學畢業3年後,他考上教師,決心運用自己的經驗和能力改變這些孩子的人生。

期盼扭轉社會對運動員的偏見

他說,很多人以為運動員就是不會唸書,他看到自己高中同學,許多人因為沒考上大學,走上與他不同的路。他想扭轉社會對運動員的偏見與迷思,3年前接下后綜高中籃球隊教練後,他決心灌輸孩子「品德第一、讀書第二、球技第三」的概念,希望球員拋棄過去只有球技第一的想法。

后綜高中並非傳統籃球名校,校內既沒室內體育館,也常苦於比賽經費拮据。戴金鼎接下教練之後才知道:「原來教練不是人幹的!」由於經費不足,他常自己先墊錢,許多參加校隊的孩子家境不好,他也直接提供金錢幫助。他感性地說,這一路走來幸好有老婆支持,「沒有老婆就沒有今天這個獎」。

一路艱辛 不捨孩子克難練球

后綜高中籃球隊在戴金鼎的帶領之下,去年高中籃球聯賽,首次打入全國前8強,學校才終於決定將校內場地鋪上木地板,給學生一個正式的練習場地。

想起這一路的艱辛,戴金鼎說,后綜籃球隊是全國前8強中,唯一在水泥地上練習的球隊。他不捨地說:「小孩經常受傷,救護車經常開進來。」

戴金鼎的妻子黃雅徽說,今年她頭一次隨隊去花蓮出賽,才知道戴金鼎這幾年的經濟負擔有多大。她試算,1個小孩1天住宿費400元,25名球員7天食宿費就要10幾萬。

然而,她明白這是戴金鼎的夢想,她能做的就是不要過問他金錢的事,增加他額外壓力。她笑說,戴金鼎稱她為「人肉提款機」。

會打球的孩子不一定不會讀書

去年打進8強後,補助經費漸漸增加,戴金鼎希望后綜高中未來能成為典範,讓社會知道,會打球的孩子不一定就不會讀書,他希望能改變大環境的偏見,「我告訴孩子,你是來學做人,不是來打球的。」看到其他同樣為基層付出許多心血的教練,他警惕自己,不能辜負這些偉大教練的態度與精神,要將球隊帶得更傑出。

▲屏東縣信義國民小學藝術才能舞蹈班在102年度SUPER教師獎頒獎典禮的中場時間帶來了精采的舞蹈表演。(圖文/楊子磊)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恩師苦心相勸-放牛班孩子變super教師-160847312–nba.html

傾聽互信分享 讓孩子愛上課

【SUPER教師頒獎典禮】傾聽互信分享 讓孩子愛上課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傾聽、互信、分享,員林國中老師曾明騰以這3大法寶,讓孩子愛上他的課。任教12年來,曾明騰年年帶導師班,他認為家長和老師太常直接指導孩子,卻沒傾聽孩子說話。他聽孩子說故事,建立互信關係,最後一起分享。他自信滿滿地說:「想讓學生主動學習,就要讓學生喜歡你!」曾明騰15日獲頒全國SUPER教師獎。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暨各縣市教師工會主辦的102年度第11屆SUPER教師獎,15日舉辦頒獎典禮,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職、大專組由各縣市SUPER教師獎,各選出1名全國獎。

▲彰化縣員林國中老師曾明騰獲得102年度SUPER教師國中組的各縣市獎與全國獎,他表示不會輕易放棄教育的夢想。(圖文/楊子磊)

勇敢質疑 要理解不要死背

國中組全國SUPER教師獎得主、彰化縣員林國中理化老師曾明騰常告訴學生:考試會考書本內容,「但要勇敢質疑,因為它可能是錯的。」他鼓勵學生不斷思考,思考才可能創新。平常課堂常以分組競賽,老師發問課本內容,學生搶答,答對就加分。「很多人想說,國中生怎麼可能喜歡玩剪刀石頭布,我們班愛翻了!」理化有許多方程式,有些學生會死背公式,曾明騰卻發現很多人連題目都看不懂,理化很像數學應用題,他讓學生了解其中邏輯與定義,理解後才懂得答題。為了上課搶答更快,學生開始預習,再加上課堂講解與回家複習,課本內容自然不容易忘記。

曾明騰眼中沒有問題學生,他會一一到學生家中訪視。有一名學生成績不好但美術很強,家訪時,家長數落孩子:「數學、英文、理化科科都補習,結果考20、30分,實在浪費錢。」他建議家長讓孩子學畫畫,發展天賦。最後這名學生以非科班的身分,國三考進彰化藝術高中美術班。家長在畢業典禮上向他道謝。

獲得國中組各縣市SUPER教師獎的金門縣金城國中社會科教師陳大任自民國93年回鄉教書後,明顯看出台灣與離島的差異。金門的孩子沒有升學壓力,快樂學習的同時也需要指引方向。

陳大任說,他讓孩子了解,不要被金門侷限,要放眼台灣,甚至兩岸,給孩子更寬廣的目標。他舉例,地理課教到西亞時,便將敘利亞日前發生的化武事件納入課程,讓孩子思考世界上的難民、貧窮議題,教給孩子人道關懷。

他認為,教育就像播下種子,不能速成,要給孩子時間讓觀念發芽。他講課時會導入在地文化,例如金門烏坵鄉成為核廢料貯存選址的議題,點出金門面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但他不給價值判斷,讓孩子慢慢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金門縣金城國中老師陳大任(右)在眾多遠從金門前來為他加油的學生歡呼聲中,獲頒102年度SUPER教師國中組的各縣市獎。(圖文/楊子磊)

高中職組全國獎得主戴金鼎致詞時說,自己從小不聽話,國中讀放牛班,高中被退學,幸好求學過程遇到貴人,扭轉了他的命運。他說,自己數學不好,不知道萬分之一與千分之一的不同,但只要有萬分之一的機率成功,他都會努力去做,「去做就可能成功!」。得到全國教師獎,他最感謝妻子,他說:「老婆是我最大的支柱。」

幼兒園全國教師獎得主、高雄前金幼兒園老師陳秀萍語帶哽咽地說,擔任幼教老師27年來,照顧一群小公主、小王子,教室就是他們的城堡,覺得能當老師很幸福。國小組、大專組全國教師獎得主分別為北市興雅國小教師錢劍秋、中國醫藥大學教授謝文聰。評審特別獎則頒給基隆深美國小教師簡名辰、淡水高級商工職業學校教師陳怡芬。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super教師頒獎典禮-傾聽互信分享-讓孩子愛上課-160845464.html

祕魯暖化 雲霧森林植物恐滅絕

祕魯暖化 雲霧森林植物恐滅絕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祕魯海拔高山終年雲霧圍繞,當地也孕育了罕見的動植物生態。但科學家警告,受到氣候暖化影響,當地植物勢必往高海拔地區生存,但由於時間來不及,許多樹木在本世紀結束前,消失速度最快恐達到9成以上。

位於南美洲秘魯的雲霧森林(cloud forest),海拔最高約3352公尺,約位於安地斯山脈東方,由於長期人煙罕至,生態系統相當原始與完整,至今仍有多數物種尚未被人類發現,美國威克森林大學研究者拼湊其他新證據後發現,全球暖化對於祕魯雲霧森林植物具有相當大的威脅,若不能加以改善,2100年時植物數量消失的幅度預估將達53%到96%。

高海拔雲霧森林裡的植物,以及依賴植物生存的有機體都容易受到溫度變化影響,因為其地勢陡峭,溫度變化快速,絕大多數植物與樹木其生存範圍都位在幾百公尺內。研究者指出,過去安地斯山脈雲霧森林植物,在氣候暖化期間學會「爬山」,會改在海拔更高的地方生長,但人為暖化可能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屆時植物爬山的速度就會比不上被暖化烤乾的威脅。

以2100年祕魯雲霧森林溫度將增加攝氏5度計算, 樹木必須垂直攀升900公尺的海拔到新家居住,但令科學家憂心的是,在這電梯幫不上忙的地方,保護區的樹木最快得花3750年才能完成自然遷徙,保護區以外的樹木則需要1萬8千年搬到高山上的新家。這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換言之,溫度上升將令許多植物喪失它們的棲息地。

研究者指出,樹木面對的問題在於草原阻擋上坡動線,而且不像雲霧森林,樹木與草原交界處,也就是俗稱的生態過渡區(ecotone),長期以來幾乎是靜止沒有變化,因此,研究者魯特茲表示,為了讓這些植物存活,「過去在生態保育上相當罕見的外力干預,或許是僅剩的補救辦法。」

祕魯雲霧森林裡生物多樣性相當豐富,包括樹木、植物與秘魯3分之1的哺乳類動物、鳥類與蛙類,都在長年濕氣重的地區裡生存。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PLOS ONE》期刊。

BBC介紹南美雲霧森林豐富的生態影片可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BrStxuOJbs

圖說:印尼巴布亞省的雲霧森林。(photo by naturemandala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資料來源:

基市蜻蜓棲地秋紅湖 擬申列重要濕地

基市蜻蜓棲地秋紅湖 擬申列重要濕地

〔自由時報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基隆市信義區的秋紅湖,是台灣單一靜水水域蜻蜓種類和數量最多的水塘,鳥友在這裡記錄到三種新的品種,難得珍貴,今年濕地法通過了,基隆市野鳥學會計畫要向中央申請,列為地方級重要濕地,保護這塊生態寶地。

基隆市信義區深溪路和新豐街口附近的秋紅湖,約二公頃左右,有六十二種數千隻的蜻蜓,新紀錄的秋紅、長尾和黑翅蜻蜓,是台灣稀有蜻蜓,北部海岸才看得到,卻在秋紅湖穩定繁衍,讓秋紅湖在生態界名聲大噪。

不過,一般民眾不太知道秋紅湖,干擾少、生態環境保存得好,成了蜻蜓重要棲地,基隆鳥會總幹事沈錦豐說,目前在這裡有六十二種蜻蜓,除了蜻蜓種類多、數量也很多,可以看到上千隻蜻蜓飛舞;在這裡也可以看到上百種的蝴蝶,包括稀有的燕藍灰蝶、紋黃蝶、蘭嶼粉蝶,而且也有十一種青蛙,包括保育類的台北樹蛙也在這裡生活,還有過境鳥在湖畔棲息,曾有黃頸黑鷺過境的紀錄,生態相當豐富。

沈錦豐說,土地持續開發,濕地漸漸不見了,同時鳥會也發現,秋紅湖有潛在的危機,今年六月濕地法完成立法,基隆野鳥學會打算以「國際級遷移性物種重要棲息地」,向內政部申請將秋紅湖列為地方級重要濕地,如此,不論是秋紅湖或周邊土地變更都市計畫或開發利用行為,必須徵詢主管機關意見;如果有污染或破壞行為才有法可管,好好維護這生態寶地。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基市蜻蜓棲地秋紅湖-擬申列重要濕地-005401641.html

WordPress Themes